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朝宦官劉瑾權傾天下 為何會被凌遲處死?

歷史長河

明朝宦官劉瑾權傾天下 為何會被凌遲處死?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朝宦官劉瑾權傾天下 為何會被凌遲處死?

2021年12月20日 10:00 最後更新:11:14

明朝的宦官以專權而著名,最貪婪專權的是號稱「立皇帝」的劉瑾,他當權共五年,排斥異己,陷害忠良,最終落得個凌遲處死、千刀萬剮的下場。

劉瑾(1452-1510年)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也淨身入宮當了太監,並改姓劉,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後來的明武宗。有小皇帝寵倖,加上其極善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使其得以一路升遷,甚至爬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實權可與內閣首輔匹敵。

影視中的劉瑾。(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瑾。(網上圖片)

劉瑾和馬永成、高鳳等七名太監被稱為「八虎」,劉瑾則是「八虎」之王。他們不斷排斥異己,陷害忠良,朝中正直官員大都受他迫害。

明朝時代,太監的權力很大。(網上圖片)

明朝時代,太監的權力很大。(網上圖片)

劉瑾生性貪婪,他肆意貪污,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據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所載,劉瑾被查封的財產高達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萬兩。

而明朝滅亡時,整個國庫的白銀也只有3000萬至7000萬兩左右。以一個太監來說,其財富之巨,實在是不可思議。

明武宗 (網上圖片)

明武宗 (網上圖片)

劉瑾不僅貪,他更引誘武宗沉溺於驕奢淫逸,為了皇帝聲色犬馬甚至特意修建了豹房。劉瑾自己則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

明朝時,宦官權力很大。(網上圖片)

明朝時,宦官權力很大。(網上圖片)

不過,這個「立皇帝」最終也不得善終,因遭密奏指劉瑾謀反,遭武宗判處死刑,並施以凌遲。據野史記載,劉瑾的肉之後還被一文錢一兩售賣,而坊間亦大肆搶購,足以證明當時黎民百姓對劉瑾的怨恨。

往下看更多文章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2024年06月24日 20:00

「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來自於儒家經典《論語》,在《子路》中有提及:「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古時候,有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所以他每天做完農活都會跑到家後方的小樹林去。有天,在他懶洋洋地躺在樹底乘涼時,有隻蝴蝶從他面前飛過。他靈機一觸,心想:到底幼蟲是怎樣變成蛹,而又是怎樣破繭成蝶的呢?於是,當他在草叢中恰巧看見一只蛹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拿了回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小孩每天觀察著蟲蛹,恨不到每分每秒都守在它旁邊。然而,幾天過去了,蟲蛹一點反應都沒有。小孩心裡焦急,卻束手無策。突然,一直寂寂無聲的蟲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痕!裡面的蝴蝶也開始掙紮,似乎想破蛹飛出。可是,破蛹過程卻不順利,艱辛的過程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小孩看著於心不忍,便打算用剪刀將蛹剪開,以協助蝴蝶破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好心做壞事。蝴蝶確實輕鬆脫蛹,只是沒有經過磨練的翅膀根本不夠力,壓根飛不起來。虛弱的蝴蝶一搧一搧的在桌面匍匐著,沒多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破繭成蝶的過程雖然非常艱辛,但唯有這樣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有時,外力的幫助不但幫不到它,還可能害了它。因為違背了自然過程,最終蝴蝶悲慘地死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急於求成會招致最終的失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