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小孩學理財第一步 善用利是錢踏創富路

理財

小孩學理財第一步  善用利是錢踏創富路
理財

理財

小孩學理財第一步 善用利是錢踏創富路

2016年02月04日 15:31 最後更新:02月08日 23:19

相信有不少人在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是農曆新年,除了吃吃喝喝食品多,最期待的是向長輩逗利是,不論多少,總可以有一筆「意外之財」任花任用來買東西。

不過現代父母對於子女如何處理利是錢,比較於舊一代父母著緊。原因是現代人的理財觀念較重,希望從子女逗利來作理財教育的開始,藉此培養他們個人理財意識,透過利是錢所得到的「個人財產」,規劃未來財務計劃之一。

小朋友在農曆年得到第一筆的壓歲錢,大多是父母或長輩給予的利是,也正好由家長教授他們正確的金錢觀,開始學習如何處理個人財產的第一步。

當然也不是每位父母都懂得如何讓孩子好好運用利是錢,任由他們將得來的利是胡亂花費。事實上,家長「干涉」孩子的利是錢,並不表示要強制或沒收他們的「財產」,因此不少家長搞不清楚這點,而隨意讓孩子花掉利是錢。

若果你家的小孩對「守錢」意識強的話,則你灌輸理財觀給他們會輕鬆得多。有不少小朋友自小便有儲蓄習慣,可能家中已經儲有多隻「小豬」撲滿,或不同款式的錢罂,甚至早已有個人的銀行賬戶。透過這類形式的儲蓄,可讓小朋友珍惜每一分每一毫,從小養成良好的儲錢習慣。

累積每年額外「個人財產」

有家長或有經驗,就是孩子隨著他們長大,每年積聚下來的利是錢也漸多,由他們出生到成人階段,至少有十多二十年的利是,除了儲蓄起來,當有一大筆的時候應如何處理,理財專家建議,家長們應該開始教會孩子如何確使用存錢罐裏的「個人財產」,如何由「守財」變為「理財」,再實踐「理財」的方式。

由於孩子對錢的概念很模糊,在孩子的不同階段,應教育他們不同的金錢觀,明白如何支配錢財的意識,錢怎麼來的,需要怎麼花,給他們有機會多接觸運用金錢的機會。

另外,透過正確地灌輸財富觀,也影會響他們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看法,在他們經過接觸金錢的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再教育孩子自己管理個人的賬戶,記下每項儲蓄或花費等等,更可加強他們的理財觀念。

理財專家強調,小孩的理財觀的關鍵,是要由小培養做起,例如他們的習慣了隨意消費的習慣,就很難調整過來,而成年人也一樣,要改變「洗腳唔抹腳」的習慣都非常困難,因此教孩子學會理財,就是給予他們一生的「財富」。不過,培養孩子理財觀要循序漸進,家長參考以下幾個過程。

1. 培養對數字敏感度

一般而言,小孩對數字的敏感度不強,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概念。故此,父母對子女的理財觀念教育開始,就要讓他們對數字的觸覺,從數字中學識多與少的概念。

理財專家指,培養小孩的數字敏感度,可他們三、四歲開始接觸數字,最初可以由認識數字,學習表達多少的數字排列,然後再慢慢將之實物化,例如五個蘋果比較三個蘋果多,再而教育五個蘋果比三個蘋果的數量多了兩個等等。

2. 儲蓄態度為未來籌謀

父母可以身作側地向子女教育他們儲蓄的習慣,例如家中的支出中,每月會有一筆金錢是會儲存起來,並講解存錢的目的是理財的一部分,耳濡目染下, 子女會明白儲蓄的重要性,其中一樣是可以備不時之而,從而學習在生活上須未雨綢繆。

在最初時,父母可讓子女將利是錢放存「豬仔錢罌」,漸漸地儲蓄滿錢罌後,若有一定數目,可以為子女開設一個銀行儲蓄戶口。

3. 理財目的不做守財奴

當子女有了「個人財產」,也開始對金錢有實體的概念,當有這筆「資金」就可以更加明確灌輸他們的理財觀,以及理財的意義。

正確的理財觀是將「財富累積」後,讓自己可以透過金錢的運用,在生活上有更多的選擇,而並不是做一個「守財奴」,即是理財得法就是能善用金錢,例如父母可鼓勵子女儲蓄金錢的同時,也可靈活金錢,不妨建議他們將部分利是錢捐予慈善機構,明白金錢除了購物及作生活所需之用,可以運用得更有意義。

事實上,培養正確的理財觀,也可以建立對事物的正面價值觀等等。

4. 實踐消費金錢概念

不少父母認為小孩不應有錢「過手」給他們,不讓他們自行購物,以免他們胡亂消費。其實當愈抑制子女運用金錢的機會,更容易令他們模糊金錢觀。

理財專家建議,定期讓子女處理個人的金錢,是最佳教育金錢觀的「教材」。例如子女在農曆年逗到的利是錢,除了將它儲蓄起來,也可撥出部分來消費,或由他們個人決定如何運用。有了運用金錢的實踐機會,更能體驗金錢的價值與意義。

5. 學習記賬開展財務計劃

理財記賬是理財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有不少成年人都沒有記賬的習慣,所以若你要教導子女理財,你先要處理好自己的財務記賬。由於每個人的消費習慣都不同,記賬的好處可以讓更清晰知道自己的金錢方向。

對於正確的金錢觀仍未成熟的小孩,更應讓他們習慣從小學會記賬的做法,記賬項目也不止於收到多少利是錢,可以從他們日常的零用錢開始,記下每日或每星期,甚至總結每月的賬目等等。事實上,習慣理財記賬,可以為個人未來的財務有更好的規劃。

往下看更多文章

調查:港人月儲9800元按年升9% 有103萬元存款方有安全感

2024年11月26日 17:05 最後更新:19:12

存款保障委員會連續7年就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進行調查,最新的調查結果指出,香港人每月平均儲蓄金額按年升近9%、至9800元,創調查以來新高。至於每月平均儲蓄1萬元或以上的受訪者達四成,按年升6個百分點。

調查指出,超過67%人有儲蓄習慣,比例與去年相若。近兩成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有訂立年內儲蓄目標,平均目標金額30萬7000元,創新高,按年升68%。約四成人認為儲蓄是為「應付不時之需」。至於儲蓄安全感為53.5分,與去年相若。按維持一年的生活水平計算,港人所需「安全感」的儲蓄金額為103萬元,微跌5%。

對於港人「安全感」儲蓄金額水平,高於今年10月起調升至80萬的存款保障額,存保會主席劉燕卿表示,兩者屬不同概念,不應掛鈎,當時將存款保障額定在80萬水平已平衡成本及效益,亦已承諾在2027年再檢討存款保障額水平。

隨著環球逐步減息,劉燕卿表示,利率下降無疑影響儲蓄的吸引力,但每個人對儲蓄有不同考慮因素,加上利率並非快速下調,相信整體儲蓄情況不會有太大的轉變。

存保會主席劉燕卿。資料圖片

存保會主席劉燕卿。資料圖片

另外,存保會亦再就準退休人士的儲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有儲蓄習慣的準退休人士比例超過八成,較2019年調查升約10個百分點。該群組每人每月平均儲蓄較之前微跌3個百分點、至9600元,他們平均要545萬儲蓄才有足夠「安全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