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角介紹
北角(英語: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新光戲院一帶。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尚沒有北角的任何記載,連地名也並未出現。北角的名字是開埠後才出現。在英軍佔領港島初期,他們派員在船艦測量港島北部海岸。當時測量人員以測量點找出最北端突出的岬角,而命名為 North Point(北角);與此同時,亦把東西點列做 West Point(西角,即今西環一帶)和 East Point(東角,即今東角道一帶)。在1945年的地圖顯示,當時政府把英文的北角的位置等同中文的七姊妹。
北角歷史介紹
香港開埠時,北角只有很少的人口,現今的土地大多是為賣地而填海得來。香港島在1881年的建成區只在維多利亞城,而經濟中心集中於中環,九龍的人口與港島區相若,而新界則絕大多數為農村,此時香港大多為流動人口,廣東人在香港打工後便回到廣州(如省港大罷工)以及江門(四邑),而福建人則經香港作為和南洋的中轉站,因為香港以勞動人口為主,所以香港很多人口來自廣州以及四邑,油尖旺區絕大多數為廣東人。香港島亦有不少為閩籍商家,集中在中上環以及灣仔(下環),但這些地區亦有為數不少的廣東人。
北角體育介紹
香港自1954年起一直參加亞洲運動會,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車菊紅在保齡球項目為香港奪得第一表亞運金牌。[6]期後,亦有多位運動員於亞運會中先後取為香港取得獎牌。於2006年多哈亞運會,王晨和葉姵延在女子羽毛球單打項目包攬兩個決賽席位,是香港首次在大型運動會包辦金、銀兩牌。(來源:維基百科北角)
potatopeople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