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十年以市場為主導的藝術發展很蓬勃,其中又以拍賣最火,從以前只有兩大老牌拍賣行的春秋兩季拍賣會到今天大大小小拍賣行超過二十家,一季拍賣場次過百,十分驚人;其次是商業畫廊如雨後春筍,從核心地帶中環一直延伸到香港仔、柴灣一帶;加上巴塞爾的推動,香港已成為亞洲以致全球最重要的藝術交易中心,不過一個健康完整的藝術生態環境需要許多不同的環節緊緊相扣,才可永續 ,香港過去十年發展中,私人博物館可說是斯人獨憔悴。
根據近期一份全球私人美術館調研報告的結果,歐洲私人博物館比例全球最高,占百分之四十五,而且歷史悠久,如在意大利文藝覆興的美迪奇Medici家族;亞洲的私人美術館數目則超越了美國,其中當代藝術館的數量以南韓最多,達到四十五家,是全球之冠,北京與柏林各有九家,又以中國內地的增長最快,北京和上海幾家大型私人博物館如上海余德耀美術館都是在2010年後建立的,規模與水平都不下於官方美術館。至於香港,屈指一數,只有數家。其一是坐落在觀塘海旁的「一新美術館」。
一新美術館擁有一個偌大的平台花園,在寸土尺金的香港,在工廈林立的老區,如此一片寧謐小天地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其實,整個美術館也是「得天獨厚」,對此負責人孫燕華毫不諱言表示很幸運得到父親的支持,才可以在香港做出這個大膽的嘗試:「私人美術館在香港藝術發展幾乎是空白的一塊,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設施讓藝術更容易融入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一新美術館由孫燕華的父親成立的孫少文基金會讚助,免費入場,其他收入也全數捐作慈善用途,總監是前香港大學博物館館長楊春棠先生。曾經舉辦的展覽包括齊白石、吳冠中等大師級的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當代香港名家油畫,目前到四月二十三日展出逾六十件宋至明代浙江省龍泉窯青釉瓷器,來自多個私人收藏,部分是第一次公開展出。
定位為美術館而非畫廊,承擔自有不同:「然是私人性質,但是既然定位是美術館,無論是外界還是我們自己對學術方面的要求自然很高,楊春棠館長的加入是基金會對學術要求的最佳證明,他的團隊都是美術史的學生和研究員,因為無論在策展、圖錄和講座方面我們都希望達到美術館水平。」
「作為私人設施,比起接受公帑的官方美術館,我們在策展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像去年年底的香港當代油畫家展覽,我們邀請已經在香港活躍多年但比較低調的資深畫家,他們畫工深厚,但作品比較少在商業畫廊或其他美術館展出,他們以香港風貌為創作主體,部分寫實,部分抽象,有些地方已經不存在了,展示了一代人對香港的感情,也是一種緬懷的情懷;又例如很多香港收藏家的藏品質量相當厲害,但極少公開展覽,私人美術館也許能夠提供最合適的平台。」
非牟利設施不以財政收支論成敗,一新主要以「軟性」指標作為成績表:「從開館至今,我們約有四千八百多名訪客,一個月大概六百多人,我們會以此作為起點,希望人數會逐漸增加,但我們更看重訪客的類型,希望能吸引更多從未接觸過美術館的人、年輕人。」
作為基金會的主任和美術館的負責人,孫燕華如何看待這個「事業」:「雖然我不是藝術專科,我很喜愛藝術,我更大的優勢在於商業運作和管理經驗,可以幫到美術館的經營。當然在藝術市場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工作,但在目前這樣一個私人美術館最能滿足我。有人問我,應該如何進入藝術行業,其實我覺得應該多嘗試,先從興趣入手,再看哪一種的工作最適合自己在事業上的發展。」
有人說,私人美術館不過是有錢人炫耀財富實力的地方,甚至是富二代附庸風雅的玩意。的確,能夠在沒有財政壓力下從事藝術工作實在是令人羨慕。無論成立的初衷是什麽,假如展覽能夠為藝術愛好者帶來一絲感動,那就是它的誠意。在觀塘一隅,我們也許能夠找到。
蘇媛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