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糖尿病是老人病,離自己很遠的時候,事實對於大都會生活的壯年以至年輕一族已在亦步亦趨走近。有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容易影響腸道功能,而腸道功能的異常又容易造成血糖調控出問題,這兩者會互相影響,內分泌及糖尿科陳智彬醫生說:「腸道的菌不好會影響整個腸胃系統,而腸道又會發放訊息到不同器官,造成惡性循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為腸道建立良好的微生態環境,有助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腸道在身體上的角色重要

更多相片

腸道益菌的多寡原來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關係。

腸道益菌的多寡原來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關係。

疫情後在家工作、上課的情況增多,令大家「多坐少動」,亦間接成為了不自覺多吃了零食的誘因。

疫情後在家工作、上課的情況增多,令大家「多坐少動」,亦間接成為了不自覺多吃了零食的誘因。

糖尿病趨年輕化  維護腸道健康是王道

糖尿病趨年輕化 維護腸道健康是王道

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和新冠疫情都有着一點關係,疫情下很多人轉為在家工作,學生們差不多大半學期都是網課,市民亦因擔心受感染亦多留家中,年輕人就是天天打機,加上網購方便令大家不自覺買了很多不健康的零食,陳醫生分享有病人廿多歲已有糖尿病病徵了!她續說糖尿病和腸胃功能有着重大關係,「身體各個器官相互影響,以糖尿病為例,腸臟消化食物之外亦會釋放信號到其他器官以調節血糖及胰島素分泌,和通知大腦控制食慾;如吃的是垃圾食物,可能腸的細菌會釋放毒素令到腸壁受損,亦會影響腸泌素分泌,令人不知飽餓,令腸道發炎,發炎就會引致血糖高。」

腸漏增加糖尿病機會

腸漏和糖尿病原來亦有密切關係。陳醫生指腸漏往往是因為腸發炎,是由腸道細胞有問題引起。「腸壁是一個個細胞連接出來的,其實中間是有虛位的,如果虛位疏了,就會有壞菌乘虛而入,細菌入了腸壁同血,就有機會影響胰島素抗阻,引致患糖尿病機會增加。」腸道滲漏大部分原因都是抵擋病毒的腸壁保護膜破損,這層保護膜其實是腸道上的黏液層,能包圍緊密連接的腸壁形成一道生理屏障。當腸道內壁不健康時,黏液層減少甚至逐漸消失,腸壁失去保護,間隙會變大,使毒素、微生物、未消化的食物甚至致癌物質進入腸道,增加患上各種腸道病症風險。

建立良好腸道系統微生態最重要

腸道微生態和整個人的健康有莫大關係。陳醫生:「曾有一項醫學研究找來一批本身沒有三高的問題的健康人士;另一批人有糖尿病和三高(高血壓、血糖和血脂)的人士,測試兩批人腸內的菌含量,結果發現原來兩批人的好菌與壞菌分佈比例是不同的,有三高和糖尿的一群,其腸道內某些細菌數量相對較少,相信這亦是引致糖尿病和三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從實驗中亦發現當中的糖尿病患者雙歧桿菌較少,同時於中國嶺南區居住(包括香港、澳門、廣東、海南、湖南等)的人,雙歧幹菌亦是較少,而雙歧桿菌對腸道系統微生態是十分重要的。

提升腸道好菌量營造環境健康成長

雙歧桿菌(Bifidobaterium)能酸化腸道環境,抑制害菌繁殖,緩解消化不適與便秘,然而某些雙歧桿菌如青春雙歧桿菌,很難從平常飲食中吸收,幸好市面上有這些補充劑,陳醫生亦補充道:「腸道健康其實飲食同運動都好重要,補充了好菌後,就要打造一樣合適好菌生活的環境給它們生存,不然好菌亦會死亡同流失,高纖食物可以令好菌可以在腸道內繁殖同生活,有研究顯示長期食高纖食物都可以養到好菌。」所以補充了雙歧幹菌這類好菌後,亦要為其打造一個好環境,令它們可以生存和繁殖,更要明白不會即刻變好,要一些時間。陳醫生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好似種花咁,灑了種子,然後要悉心栽培,花兒就可以健康成長。」腸道益菌的多寡原來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關係。疫情後在家工作、上課的情況增多,令大家「多坐少動」,亦間接成為了不自覺多吃了零食的誘因。

腸道益菌的多寡原來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關係。

腸道益菌的多寡原來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關係。

疫情後在家工作、上課的情況增多,令大家「多坐少動」,亦間接成為了不自覺多吃了零食的誘因。

疫情後在家工作、上課的情況增多,令大家「多坐少動」,亦間接成為了不自覺多吃了零食的誘因。

糖尿病趨年輕化  維護腸道健康是王道

糖尿病趨年輕化 維護腸道健康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