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autumm

red autumm

如果說水墨畫能稱得上是中國的『國畫』大概沒有人反對,不過在中國悠長的美術傳統中,岩彩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敦煌壁畫甚至更遠古的年代,然而,今天說起岩彩畫,大家只會聯想到日本畫,甚至以為它源於日本。多年來專研岩彩畫的香港藝術家鍾大富,可會有斯人獨憔悴的感慨?

 

 

『岩彩是以天然岩石磨製成粉的繪畫顏料,但因為是粉末,不能固定,需要加入其他物料,在西方是加入油以固定,在東方則是混入膠和水,所以岩彩其實是東西方繪畫的共同原料,也是人類最早期利用的繪畫原料,好像山洞人留下的壁畫,就是用有顏色的石頭畫的。』鍾大富解釋說。『岩彩變化多端,打破地域、文化的界限,創作形式和手法超越了傳統中國繪畫的框架。』不過他這段『岩彩人生』,卻是源於年輕時代的反叛精神。

鍾大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唸書,後來獲得日本文部省獎學金前往東京藝術大學深造。『當年的中大藝術系中國畫是必修科,但是我個人比較傾向西洋畫,總是覺得中國畫有太多古人的想法,例如推崇謝赫「六法」的境界,當時我對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和傳統觀念不大認同,偏向我認為難度更高的版畫,故意挑戰,我畢業功課就是版畫,其實選擇到日本留學也是因為當年可以深入研究版畫的地方只有德國和日本。不過,今天回想起來,當年的中大的課程和教育模式還是可取的。除了繪畫的基本功,我們還掌握了水墨、紙張、裝裱等知識,至今受用。』

 

 

在日本留學期間鍾大富開始接觸岩彩畫。日本美術界對岩彩研究深入,廣泛採用,特別是加上金箔與銀箔的風格,華麗而不媚俗,成為日本畫的最大特色之一,中國古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敦煌藝術更是岩彩的至高境界,可是近代卻是在日本發揚光大,不少日本藝術大學都設有岩彩系,部分原因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功不可沒的著名畫家平山旭夫(1930-2009)的敦煌之旅:『中日建交不久後平山旭夫首次訪問中國就去了敦煌,深受感動,此後熱心推廣敦煌藝術,設立保育基金,又資助兩國學生交流,我在東京唸書時認識了一些得到他資助的中國研究生,從他們身上開始接觸岩彩畫,我覺得無論在色彩或表現形式上充滿可能性,如何表現它的特色之餘不落俗套?對我來說就如當初的版畫,一樣是充滿挑戰,於是迷上了。』

 

 

鍾大富近年的岩彩創作主體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特別是大自然現象,例如他的『漣漪』系列,就是他觀察家中魚池的漣漪得到靈感,利用岩彩的顏色與質感構造不同層次,顯出水與光的折射效果,沒有油畫的厚重感,更能顯出水的空靈,而且沒有媚俗感。旅居加拿大多年,鍾大富最近靜極思動,正在籌備不同展覽。其中,明年初他將連同一批香港藝術家在一新美術館舉辦版畫聯展,有趣的是,雖然是版畫展,但除了鍾大富外,其他參展的都不是從事版畫創作,包括周俊輝、陳育強、林東鵬等。

值得期待!!




蘇媛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