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頭號殺手——癌症令人聞之色變,治療癌症的化學治療(化療)更令不少癌症病人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皆因化療副作用 - 噁心和嘔吐實在令人受盡煎熬,惟現時已有多種藥物可大大減輕甚至預防這種副作用。
化療是現時治療各種癌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採用藥物殺滅或抑壓癌細胞生長和繁殖,惟多數病人在化療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掉頭髮、口腔或咽黏膜潰瘍等,而最令病人難以忍受的可能是噁心和嘔吐。
多種因素造成CINV
噁心和嘔吐這種副作用在醫學上稱為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臨床腫瘤科林嘉安醫生解釋,從時間上分類,CINV可分為急性、延遲性和預期性 3 個模式,前者自化療開始24小時內因藥物反應而出現噁心和嘔吐;延遲性是在化療24小時後出現,有時維持長達數天;亦有些病人未化療就想嘔,稱之為預期性 CINV。若從化療藥物引起 CINV 的強度劃分,亦可分為高、中、低3類。
林嘉安醫生指造成CINV主要因素之一,是化療中透過不同受體的激活,有機會啟動嘔吐反射而引致CINV;病人方面,本身較焦慮、怕化療的病人較易有CINV,亦有數據顯示女性病人較多有 CINV。
醫生會根據化療藥物引致CINV的潛在風險(分為高、中、低和輕微致嘔)、過往的經歷、病人因素等,考慮為病人處方止嘔藥以舒緩CINV。林嘉安醫生表示,傳統止嘔藥一般有多巴胺受體拮抗劑、類固醇,還有預防性的鎮靜劑,但效力不算理想;較新的止嘔藥包括 5HT3、NK1拮抗劑(口服/注射),效果明顯較好;最新型的止嘔藥則結合了5HT3和NK1拮抗劑,藥丸數量、服用次數減少了,對病人更方便。
根據國際指引調整藥物組合
「有類病人還未試過化療,心理上就先害怕CINV令他們『無啖好食』;另一類是化療後真的出現嚴重CINV,即使用了止嘔藥也沒改善,部分會消極地想:化療一定會嘔,吃什麼藥都是止不了,就自己忍着,連醫生都沒告知。」林嘉安醫生指出,病人應與醫生好好溝通,了解造成CINV的因素,無論公、私營醫生都會參考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NCCN)2抑制嘔吐藥物的指引,調整藥物組合,包括新型止嘔藥,以發揮最大藥效,所以病人毋須因為 CINV 而抗拒化療以致影響康復。
「我從醫多年,見證了止嘔藥的不斷改進,以前見過化療病人真是嘔得很辛苦,食慾全無,生活質素變差;配合新藥後,約9成病人化療後都沒出現明顯的CINV,的確幫了病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