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周五揭曉,由白俄羅斯人權領袖比亞利亞茨基、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共同獲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讚揚和平獎得主多年致力保護本身國家公民的權利。委員會並呼籲,白俄當局釋放因被指逃稅而遭關押的人權鬥士比亞利亞茨基。在俄烏戰爭持續之際,頒和平獎給這些人士和組織,被視為諾貝爾委員會對周五慶祝七十歲生日的俄總統普京的一種譴責。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和平獎得獎者比亞利亞茨基,以及俄烏兩個人權組織「紀念」和「公民自由中心」,多年來保護本身國家公民的權利,並且在記錄戰爭罪、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等方面有傑出的努力。委員會稱,比亞利亞茨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白俄羅斯民主運動興起的領頭人之一。他於一九九六年,因應白俄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極端權力,而成立白俄人權組織「春天」展開抗爭。「春天」組織為身陷囹圄的抗爭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援。隨後數年,「春天」發展成為一個廣泛的人權組織,記錄並抗議當局對政治犯使用酷刑。設受害者文獻中心 白俄政府曾經多次試圖令比亞利亞茨基噤聲。他在二○一一至二○一四年間入獄,並於二○二○年號召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後再次被捕,目前仍未經審訊遭到關押。現年六十歲的比亞利亞茨基去年七月因被指逃漏稅被捕。批評白俄羅斯強人總統盧卡申科的反對者認為,白俄當局關押他,只不過是為了使比亞利亞茨基噤聲的拙劣手段。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賴斯-安德森昨日向記者稱:「我們的訊息是呼籲白俄羅斯當局釋放比亞利亞茨基先生,我們希望這會確實發生,讓他能來到奧斯陸(挪威首都),親自接受頒發給他的榮譽」。比亞利亞茨基的妻子向法新社表示,她聽聞丈夫獲獎「百感交集」。 共同獲得和平獎的兩個人權組織,分別來自目前仍處交戰狀態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俄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目的是希望當年遭到蘇聯共產黨壓逼的受害者永不會被遺忘,組織宗旨是藉由正視過去罪行,以避免新的罪行發生。該組織創辦人包括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蘇聯異議人士沙卡洛夫和俄羅斯人權鬥士岡努西奇娜。在前蘇聯解體後,「紀念」組織發展成俄羅斯最大的人權組織,除了建立史太林時代受害者文獻中心外,還將俄羅斯政治壓逼和侵犯人權的資訊加以彙編並系統化,是記錄關押於俄羅斯機構的政治犯訊息方面,最具權威的消息來源。遭壓逼清算不言棄 「紀念」很早就被政府當局貼上了「外國代理人」的標籤。去年十二月,「紀念」組織遭強制清算,旗下旨在反對國內當代人權侵犯行為的「紀念人權中心」被莫斯科法院下令將永久關閉。儘管關閉令在接下來數個月內生效,但「紀念」主席拉欽斯基當時發表聲明說:「沒有人打算放棄」。 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二○○七年成立,目的是提倡烏克蘭的人權與民主,強化烏克蘭公民社會,使烏克蘭發展為一個健全的民主體制。俄羅斯於今年二月對烏克蘭開戰後,「公民自由中心」致力於辨識和記錄俄軍對烏克蘭平民犯下的戰爭罪行。該中心與國際夥伴展開合作,在追究犯罪者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代價等工作上扮演先鋒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