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痱滋粗鹽「乸」潰瘍會好? 醫生教4招紓緩切勿儘信偏方

生活事

生痱滋粗鹽「乸」潰瘍會好? 醫生教4招紓緩切勿儘信偏方
生活事

生活事

生痱滋粗鹽「乸」潰瘍會好? 醫生教4招紓緩切勿儘信偏方

2022年11月01日 07:00

生痱滋遲遲不好或患上口腔癌

現代人作息混亂、飲食不健康、生活壓力大等是導致口腔潰瘍的主要原因。消費主義下的社會,生活節奏急速,大家對於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愛惜;對於口腔潰瘍這一病狀也不以為意,以為純粹是「體熱」、「上火」導致,甚至,誤信偏方。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實情是,口腔潰瘍並非突發,而是一種多發病、常發病。潰瘍的成因目前仍然未明確,但有幾類人士是口腔潰瘍病狀的高發群體,包括:陰虛火旺體質、作息不規律、壓力大。

偏方可以信嗎?

一般而言,潰瘍會在1至2個星期內自然康復。對於坊間傳聞指有方法可以快速消滅潰瘍,到底是否可信?這些方法又有什麼風險呢?

1. 粗鹽「乸」潰瘍

原理: 鹽有消炎殺菌功效,可以令細菌因細胞缺水而死亡。

風險: 除了好痛,更有可能進一步刮損傷口,令潰瘍位置流血,甚至令傷口再次發炎或細菌感染。

2. 連續食5個奇異果

原理:奇異果含豐富的他命B、C, 可加快皮膚傷口癒合,保護口腔黏膜及牙肉健康。也有人認為奇異果清熱,可治療因「熱氣」產生的潰瘍。

風險:潰瘍成因眾多,此方法未必適合所有人。加上奇異果味道偏酸,可能會刺激口腔內的軟組織,加劇口腔潰瘍。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口腔潰瘍的正確處理方法

1.早晚刷牙

口腔潰瘍可能因細菌感染而起,勤刷牙可以減少細菌於口腔生長,減低出現潰瘍的機會或加速傷口癒合。

不過,刷牙時忌過分用力,避免再次弄損潰瘍位置。

2.用溫和暖鹽水或漱口水

鹽水或漱口水具消变殺菌功效,可清潔口腔並減少細菌入侵。

3.補充營養

可多進食豬肝、紅肉、豆腐、麥皮等食物,補充維他命B、鐵質、葉酸及鋅等營養,加速傷口癒合。

應避免進食太酸、太辣或煎炸油膩食物,以免刺激口腔。

4.增強免疫力

盡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壓力過大,多做運動減壓。

3星期未癒恐患口腔癌

雖然潰瘍很常見,但若然發現傷口多於3星期未癒,則代表可能有

口腔癌危機,應及早求醫作進一步檢查。口腔癌大多是在口腔表皮黏膜細胞的鱗狀細胞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誤以為只是普通的潰瘍而延誤求醫;亦有部分患者因發現口腔潰瘍呈白斑、紅斑,加上長時間未癒合而求診。

口腔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長期進食過熱的食物、佩戴不合適的牙托,令口腔組織持續受損,亦有可能誘發細胞病變,因此有以上風險因素的人士更應提高警覺。

至於其他人士,尤其是習慣熬夜的夜貓一族,應多休息,提升免疫力,這樣才能避免潰瘍找上門!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口腔癌常見症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口腔腫瘤是口腔內的硬或軟組織出現不正常的增生或病變,它多發生在長者身上。口腔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就是口腔癌,它是會蔓延的,並會對生命構成威脅。因此一旦發現口腔組織出現異常現象,就應立即找醫生或牙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尋求適當治療。

口腔癌的患者或會出現以下5大症狀:

潰瘍長期不癒,表面組織壞死脫落並向周圍擴展,形成中間凹陷或表面凹凸不平的腫塊。

口腔疼痛,且無故或容易出血。

面部忽然局部麻痺。

頜骨突然腫脹,牙齒無故鬆脫。

頜下或頸部淋巴無故腫脹。

同場加映:口腔癌4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醫學界至今還沒確知口腔腫瘤的成因,但以下4大因素跟口腔腫瘤則有關係:

1.化學因素

化學物質例如煙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酒精、或檳榔的汁液等會慢慢地破壞口腔組織。

因此長期吸煙、咀嚼煙草、過量喝酒或咀嚼檳榔都有機會引致口腔腫瘤。

2.物理因素

長期過度吃喝太熱的食物、配戴不合適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

長期過度曝曬或受放射性物質傷害等,都有可能使口腔内的組織出現病變。

3.受病毒或細菌感染

病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與口腔腫瘤有密切關係。

4.健康問題

內分泌、免疫系統或新陳代謝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口腔腫瘤。

全球逾1成人受耳鳴困擾,研究揭4類食物有效降低耳鳴風險,咖啡存在爭議性。

耳鳴恐造成失眠、焦慮及抑鬱

根據全球流行病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14.4%的成人及13.6%的兒童受到耳鳴(Tinnitus)困擾,即是在缺乏外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患者耳內或頭部持續聽到嗡鳴、蟬叫或電流聲等,嚴重恐造成失眠、焦慮甚至抑鬱症狀,影響日常生活。

示意圖

示意圖

研究揭:4類食物有效降低耳鳴風險

台灣成都中醫藥大學最新發表於《BMJ Open》期刊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特定飲食習慣可能與耳鳴的發生機率有關聯。研究團隊分析8篇觀察性研究,共納入逾30萬名受試者,比較15種不同的飲食成分,包括水果、膳食纖維、乳製品、咖啡因、魚肉、蔬菜、糖類與蛋白質等攝取情況與耳鳴症狀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

水果:常食如甜柿、香蕉等人士,耳鳴風險降低約35%

乳製品:常攝取乳製品的人士耳鳴風險下降17%

膳食纖維:耳鳴發生率降低約9%

咖啡因:耳鳴風險下降約10%。

示意圖

示意圖

研究人員發現,攝取水果、乳製品、膳食纖維及適量咖啡因可透過改善神經功能、增強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以及保護內耳與相關血管組織,以及降低耳鳴發生的可能性。

示意圖

示意圖

因果關係未定 仍待大型臨床驗證

研究人員Mengni Zhang表示:「目前的相關研究大多為觀察性質,並無法明確建立食物攝取與耳鳴之間的因果關係。此外,咖啡因的影響目前仍存在爭議,有研究指出咖啡因可能加重耳鳴,但此次分析卻顯示其有保護效果。」未來仍需進行更大規模、更嚴謹的臨床研究,以進一步確認這些飲食因素在預防和改善耳鳴上的真正效果。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