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媽咪麵「童年必食」 企業創辦人離世勾起網民兒時回憶

社會事

媽咪麵「童年必食」 企業創辦人離世勾起網民兒時回憶
社會事

社會事

媽咪麵「童年必食」 企業創辦人離世勾起網民兒時回憶

2022年11月07日 16:22 最後更新:16:43

盛載不少港人童年回憶的「媽咪麵」,其創辦人馮振軒離世。馬來西亞傳媒7日報道,當地知名食品公司媽咪大寶達(Mamee Double Decker)的始創人馮振軒(Datuk Pang Chin Hin),於上周六(5日)早上6時03分離世,享年96歲。

「媽咪麵」創辦人馮振軒離世,享年96歲。Pierre Pang IG圖片

「媽咪麵」創辦人馮振軒離世,享年96歲。Pierre Pang IG圖片

報道指,馮振軒將於8日舉殯,而其孫子、媽咪大寶達集團行政總裁Pierre Pang亦在社交平台Instagram刊出馮振軒生前相片,並發文寫道「LEGEND(傳奇)」,又標注指「We will miss you(我們會懷念你)」。

更多相片
「媽咪麵」創辦人馮振軒離世,享年96歲。Pierre Pang IG圖片

「媽咪麵」創辦人馮振軒離世,享年96歲。Pierre Pang IG圖片

其孫子、媽咪大寶達集團行政總裁Pierre Pang發文,並寫道「LEGEND(傳奇)」。IG截圖

其孫子、媽咪大寶達集團行政總裁Pierre Pang發文,並寫道「LEGEND(傳奇)」。IG截圖

Pierre Pang刊出馮振軒生前相片。Pierre Pang IG圖片

Pierre Pang刊出馮振軒生前相片。Pierre Pang IG圖片

Pierre Pang又標注指「We will miss you(我們會懷念你)」。Pierre Pang IG圖片

Pierre Pang又標注指「We will miss you(我們會懷念你)」。Pierre Pang IG圖片

「媽咪麵」盛載不少港人童年回憶。資料圖片

「媽咪麵」盛載不少港人童年回憶。資料圖片

「媽咪麵」深受港人喜愛。資料圖片

「媽咪麵」深受港人喜愛。資料圖片

其孫子、媽咪大寶達集團行政總裁Pierre Pang發文,並寫道「LEGEND(傳奇)」。IG截圖

其孫子、媽咪大寶達集團行政總裁Pierre Pang發文,並寫道「LEGEND(傳奇)」。IG截圖

「媽咪麵」的名稱是對母親的親切稱呼

馮振軒在1971年創設的太平洋食品有限公司,他與合作夥伴最初在馬六甲開設一間小型工廠生產即食麵,直至1972年推出首款產品,名為「樂意麵」。據公司網站指,馮振軒的兒子馮世洲隨後發現,不少工人會直接食用未煮過的即食麵,令馮氏父子開始讓公司業務轉到一個新方向,並推出麵條小吃「媽咪麵」。網站指,「媽咪麵」的名稱是對母親的親切稱呼,以代表與孩子有最強烈情感聯繫的人。

Pierre Pang刊出馮振軒生前相片。Pierre Pang IG圖片

Pierre Pang刊出馮振軒生前相片。Pierre Pang IG圖片

報道指,在馮振軒與兒子馮世洲及其他兒孫輩的努力下,媽咪麵成為家傳戶曉的品牌,業務遍世界各地。公司於1992年易名為媽咪大寶達,生產逾50種食品和零食,其中「媽咪麵」(Mamee)是全球多地暢銷的知名食品,亦是本港幼童喜愛的零食之一。

Pierre Pang又標注指「We will miss you(我們會懷念你)」。Pierre Pang IG圖片

Pierre Pang又標注指「We will miss you(我們會懷念你)」。Pierre Pang IG圖片

網民勾起兒時回憶

在連登討論區上有不少人討論馮振軒的死訊,並有不少人被勾起兒時回憶。網民指,「好好食」、「見到單新聞突然好想食」、「包粉真係靈魂嚟」、「明天入一櫃記念」、「童年必食」等。不少人則討論「媽咪麵」的價錢變化,「嗰陣時買兩蚊一包」、「依家要$5-7包」、「老母麵.....舊時小學2.5,依家6蚊包」等。

「媽咪麵」盛載不少港人童年回憶。資料圖片

「媽咪麵」盛載不少港人童年回憶。資料圖片

另有不少人熱議「媽咪麵」的不同食法,並指「試過當公仔麵咁煮嚟食」、「試過當公仔麵咁煮會爛晒,好難食,一定要生食」。另有人則回憶指,「依家諗返,一小息個個走去搶住買野食,扣除排隊落操場同返班房得果10分鐘左右,排完隊買完野個小息已經就完,個媽咪麵要上班房等第二個小息食」等。

「媽咪麵」深受港人喜愛。資料圖片

「媽咪麵」深受港人喜愛。資料圖片

近年興起的「盲盒旅行團」標榜神秘感,吸引不少追求刺激的人。近日,有參加價值15,000港元的斯里蘭卡7日5夜「盲盒團」的網民在社交平台大吐苦水,直指行程與宣傳嚴重不符!

Threads截圖

Threads截圖

​​「休閒團」變「軍訓團」 每日凌晨5點出發​​

事主表示,原本期待的「休閒打卡團」竟變成「軍訓減肥團」。行程首日,團友凌晨1時才抵達機場,2時入住酒店後,翌日清晨5時就要集合,乘搭3小時車程後隨即要連續攀爬兩座山。更誇張的是,唯一一天原定9時集合的行程,臨時被要求提前至7時30分出發,團友需6時30分用早餐,令眾人疲於奔命。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四星酒店變二星

事主投訴,主辦方承諾的四星級酒店,首晚入住時發現只有二星水平,房間內不但有蜘蛛網,廁所更出現漏水問題。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Threads圖片

​​導遊態度惡劣 團友想即時退團​​

除了行程安排失當,當地導遊的態度亦令團友不滿。事主指導遊明顯不喜歡香港團友,更在火車上公然表示:「If you don’t like, you can leave now!(不喜歡就馬上走!)」。有同團團友補充,導遊對景點毫無介紹,行程安排混亂,每日在車上睡覺的時間比在酒店更多。

​​網民熱議:真係買個教訓​​

事件引發網民熱烈討論,有人認為「盲盒」本來就存在風險,「俾班KOL氹到你咪當買個教訓」;亦有網民表示同情,「我諗我第一日已經會退團,年紀大真係捱唔到」。事主則透露,確實有團友在首日後已想立即返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