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及工業局22日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重點提到8大重要策略,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將公開招聘首長級第4級的「工業專員」,並會改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壯大人才庫。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資料圖片
8大重要策略:
1. 完善創科生態圈,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
以鞏固香港的自身科研優勢,強化大學「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構建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加速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以及制定科技產業促進政策,善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吸引海內外科技企業落戶香港。
資料圖片
2. 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
推動本地科技產業發展,創造香港創科品牌,協助傳統工業透過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製造。
3. 豐富創投融資渠道,支持初創和產業發展
加強支援初創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資金需求,促進私人資金投資本地初創,增加創投市場項目流量;全方位開拓具戰略價值和發展潛力的科企投資機會;以及積極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池」雙向角色的獨特地位,為初創和科技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融資渠道。
資料圖片
4. 普及創科文化,提升整體社會創科氛圍
推動科普以提升本地產業水平、促進創科文化和強化社會創科氛圍;增強市民對創科的興趣和知識,凝聚社會對創科發展的支持。
5. 充實創科人才資源,建設國際人才高地
從不同學習階段着手,加強培育本地創科人才;積極吸引海內外創科人才來港,並加強挽留創科人才,支持創科產業發展。
6. 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步伐,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推動各政府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在不同範疇加快落實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措施,讓市民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並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7. 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有效流動,加強香港創科的競爭力,更好服務國家所需;推進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實現互惠合作;推動香港與內地創新體系接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8. 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
積極拓展國際創科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香港作為連通內地和世界的重要橋樑和雙向平台角色,協助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
政府宣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人工智能近年發展速度超乎想像,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巴士的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從六方面促進本港人工智能發展,人工智能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一部份,特區政府將配合國家,致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右)與《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對談。(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先是基礎建設方面,他表示,特區政府已建立了人工智能算力基礎,明年可以為全港提供約5000多匹的算力,數碼港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今年開始分期投入營運。此外北部都會區的沙嶺將發展為「國際數據園」,有助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相關用地已擴大至10公頃。
第二方面是創新研發,孫東說,科學園和數碼港共超過600家人工智能的公司,去年因應國際發展的變化,緊急成立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專注本地大模型的開發和使用,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基本上已經研究出大模型,現正於政府多個部門投入使用。在此之前,InnoHK(特區政府2018年撥款100億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的創新科研平台)其中的發展方向,就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已有15家研發中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巴士的報記者攝)
與大灣區商討數據互聯互通 訂定框架規範AI應用
第三方面是治理,孫東表示,政府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推出了不少舉措,如數字辦推出了《人工智能道德框架》,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數字辦亦已委託HKGAI探索人工智能的規則和指引,平衡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與風險。
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元素,發展人工智能之前,需要有完善法規,保障數據安全,孫東表示,當局已開始了數據法的前期準備工作。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亦與內地大灣區商討數據的互聯互通,本月(11月)已全面將大灣區個人數據流動標準合同的使用擴展到各行各業。
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元素。(設計圖片)
第四是強化應用、惠及民生。孫東解釋,在強化應用方面,特區政府的數字政策辦公室,推動各局和部門應用人工智能,革新公共服務和提升效能,「例如1823服務,已經全面採用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他又透露,今明兩年推出百項智慧城市方案,其中一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息息相關。
人工智能結合生命科技 河套區建頂尖實驗室
第五是人才培訓,他說,在中小學階段,教育局推出兩套創新科技教育課程單元,強化包括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能培訓和教育 ; 大學方面,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去年撥款1億元設立科教創新基金,資助範圍包括人工智能的技術。
第六是立足河套,放眼大灣區,特區政府剛發布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規劃,除了數據共享共通外,也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數據機器人等產業。孫東說,要強化人工智能與生命健康科技的結合,建立國際頂尖的實驗室。
AI為新質生產力重要環節 河套園區成重要策源地
河套區是國家聯繫世界的科技窗口,孫東表示,希望把這地方建立成未來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說代表未來新質生產力最最重要的技術環節之一,通過創新安排,橫跨兩種制度,令數據流通有所突破,讓園區科研或企業,在裡面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能應用廣泛的數據資源。產品、技術經過河套走向世界。「香港未來在國家人工智能高地建設方面作用,就突顯出來了。」他說。
河套區是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創科局今年9月與內地工信部簽署《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合作協議》,孫東表示,協議將加強內地與香港在人工智能、先進製造、綠色低碳、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合作,引導社會資本,強化「政產學研投」協同,有助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
60小時網絡攻防演練 成功攻擊VS有效防守25:26
創新科技帶來挑戰,網絡安全就是其中之一,特區政府11月15日主辦為期三日兩夜共60小時的「香港網絡安全攻防演練--以攻築防2024」,為特區政府首次。
據孫東介紹,演練由網絡安全業界專家和學界組成5隊,飾演攻擊者的「紅隊」,對參與機構發動模擬真實的網絡攻擊,識別潛在網安風險和漏洞 ; 而包括9個政府部門和3間公共機構共12隊防守方「藍隊」,則在日常系統運作的場景防禦紅隊攻擊。數字辦亦邀請了未有參與是次演練的其他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作為觀察員,來自超過50個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超過400名代表參與由數字辦安排的場地導賞。
「香港網絡安全攻防演練—以攻築防2024」11月15日展開。圖示於網絡攻防演練中飾演攻擊者(亦稱紅隊)的相關專業人員。(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最後發現25份成功攻擊的報告,涉及保安漏洞包括弱口令(weak password)、配置不當漏洞、以及繞過登錄驗證碼。而防守隊(藍隊)亦提交26份裁定有效防守成果,所有結果交相關部門或機構跟進。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