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期為聖週(HOLY WEEK),從棕枝主日開始至復活前夕,教會隆重慶祝主基督在其現世生活最後幾天所完成的救贖奧蹟:從祂榮進耶路撒冷,直到祂的苦難、聖死與光榮復活。
很多人也以為復活節只包括受難日 Good Friday和復活節 Easter Sunday,其實「聖週」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週。在福音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專注在這最後一週。「受死與復活」是耶穌的來世的中心奧秘。
要對小孩來說「受死」的課題比較深重,因死亡在許多文化中經常成為禁忌,就跟性教育一樣,許多家長認為不要教,不用認識。事實上,「死亡」一詞只是大部份成人的禁忌,對孩子而言,可就未必那般嚴重了。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對兒童的「死亡概念」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四至六歲是孩子的自我心中期,常會把周遭的事物擬人化,縱然是布偶娃娃,他也會視為活的,幫。六、七歲時,則會以為會動的,就是活的,如機器人;不會動的就是死的,如茶杯。八至十歲時,則認為「自己」會動的,才是活的,如太陽;需要假借外力才會運動的,就是死的,如電視等。
對小朋友來說復活節有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復活節所代表的,是一種對生命的積極嚮往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有著樂觀積極的想法才是面對人生的最佳態度。基督復活,帶給我們面對人生新的機會與盼望。
下期再談,主內平安。
https://blog.ulifestyle.com.hk/clcscbbb
2023/4/4
三孩老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