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南韓掀「外賣乞討」潮 食客提各種可憐理由博同情賒帳

大視野

南韓掀「外賣乞討」潮 食客提各種可憐理由博同情賒帳
大視野

大視野

南韓掀「外賣乞討」潮 食客提各種可憐理由博同情賒帳

2023年05月23日 08:45 最後更新:09:15

網上飲食外賣平台為民眾用餐帶來方便,在早前「疫境」高峰期更成為飲食業的創收戰場,不過最近南韓卻出現了一股「外賣乞討」風氣,愈來愈多人提出「可憐」藉口要求賒帳,甚至有人賒數變走數,讓許多小店家深感困擾。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據《朝鮮日報》、紐西斯通訊社等南韓媒體報導,韓網論壇的自僱業者群組出現一篇題為「最近經常看到的外送要求」的文章,引起社會關注。文章附上許多張美食外賣平台食客的訂單,單據上顯示顧客選擇現場付款,卻備註了各式各樣要求賒帳的理由,令人大開眼界。

其中一名客人留言:「私訊匯款帳號給我,兩天後就會轉帳。若沒辦法賒帳,請取消訂單。」另一人則寫道:「出於個人因素,等5月10日領薪水後會將包含外送費在內的費用匯款過數,如果不行就取消吧」。

有些顧客更是打同情牌:「老闆,真的很抱歉,我從昨天開始就沒吃飯了。不介意的話,明天就可轉錢給您。」有人甚至扯出「懷孕的妻子已經3天沒吃飯了」的誇張理由,令小店老闆感到為難。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朝鮮日報》報導,這股賒數風氣可能源於早前網上一篇「暖心」文章。一名未婚懷孕的女子訂餐時要求賒帳至下周末,老闆願意破例,結果真的如期收到錢,還問女子想不想來餐廳上班,故事洋溢人間情義。但反效果是引起其他訂餐顧客有樣學樣,延後支帳的風氣愈演愈烈。

有餐飲業者留言提醒,之前曾被這種方法騙過錢,好心給顧客方便,卻直到雙方約定好的日期都沒收到餐費,招致損失,甚至有食店遇上了慣犯:「說過幾天後就會付帳的人,過了一年多還在用同樣的大話騙賒帳。」有店家不客氣,直呼這種行為是「新型乞討」。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報導指,根據南韓法例,如果多次通過外賣APP等網上方式訂餐後走數,有機會被控詐騙罪,需負刑事責任。釜山地方法院4月就曾對一名以類似手法進行詐騙54次「免費餐點」的男性被告,判處4個月有期徒刑及賠款500萬韓元(約3萬港元)賠償。

南韓掀「外賣乞討」潮,提各式可憐理由博同情賒帳食飯。

南韓掀「外賣乞討」潮,提各式可憐理由博同情賒帳食飯。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今年首兩個月警方共接獲242宗「釣魚騙案」的舉報,較去年同期減少347宗,下跌58.9%;涉及損失金額共490萬元,下跌54.2%。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鄧炳強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截至今年2月,共錄得超過760萬次搜尋,預警約95萬次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市民也透過「防騙視伏器」內的公眾舉報平台舉報超過35.5萬個可疑來電及超過3.8萬個可疑網站,成效顯著。另外,截至2月底,按警方要求,電訊商成功攔截約4萬個涉及詐騙案的網頁連結及封鎖超過8600個涉嫌進行詐騙的電話號碼。

今年首兩個月警方共接獲242宗「釣魚騙案」的舉報。網上圖片

今年首兩個月警方共接獲242宗「釣魚騙案」的舉報。網上圖片

鄧炳強表示,因應最新的網上騙案手法,金管局於上月宣布3項新措施,簡稱「網銀安全ABC」,要求銀行加強網上銀行安全,進一步提升防騙能力。他又說,今年2月中旬,有市民查詢以「#」號開頭的懷疑詐騙短訊,警方及通訊辦高度關注。警方共接獲31宗相關舉報,當中有兩宗涉及共計約3萬元損失。警方其後拘捕一名男子,檢獲未領有牌照的無線電設備,並聯同通訊辦進行新聞簡報,向公眾講解如何防範有關騙案。

鄧炳強指出,事件只屬個別情況,而有關設備只能干擾有限範圍內的手機,並不影響登記制的整體實施成效。通訊辦已要求各電訊商加強監察網絡異常訊號,並設立通報機制,一旦發現再有類似情況,通訊辦會迅速與警方採取跟進行動。

今年首兩個月警方共接獲242宗「釣魚騙案」的舉報。網上圖片

今年首兩個月警方共接獲242宗「釣魚騙案」的舉報。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