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議員關注有古蹟未作公眾開放 甯漢豪:憂人流多影響保存

政事

議員關注有古蹟未作公眾開放 甯漢豪:憂人流多影響保存
政事

政事

議員關注有古蹟未作公眾開放 甯漢豪:憂人流多影響保存

2023年06月28日 15:36 最後更新:15:36

旅遊界議員姚柏良6月28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口頭質詢,討論有關改善政府擁有的古蹟管理以發展旅遊事務,他質疑為何部分古蹟為何仍未開放予公眾參觀。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因擔心人流過多會影響古蹟的保存,故做法一般較保守,未來會考慮向公眾開放。

姚柏良質疑為何部分古蹟為何仍未開放予公眾參觀。資料圖片

姚柏良質疑為何部分古蹟為何仍未開放予公眾參觀。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因擔心人流過多會影響古蹟的保存,故做法一般較保守。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因擔心人流過多會影響古蹟的保存,故做法一般較保守。資料圖片

姚柏良以位於高街的舊精神病院立面為例,該古蹟屬於早期巴洛克地標建築,但現時卻被鎖上,希望政府及業界共同審視並建立機制供大眾參觀。

更多相片
姚柏良質疑為何部分古蹟為何仍未開放予公眾參觀。資料圖片

姚柏良質疑為何部分古蹟為何仍未開放予公眾參觀。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因擔心人流過多會影響古蹟的保存,故做法一般較保守。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因擔心人流過多會影響古蹟的保存,故做法一般較保守。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劉智鵬指「文化」二字多次出現於展覽中,但「歷史」就甚少。資料圖片

劉智鵬指「文化」二字多次出現於展覽中,但「歷史」就甚少。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甯漢豪回應,有時候政府由於擔心人流過多會影響古蹟的保存,故做法有時偏向保守。現時香港有340多項歷史建築,當中超過200項已對外開放,尚餘130多項未開放,計劃今後外界認為有價值的歷史古跡,亦會考慮對外開放。

劉智鵬指「文化」二字多次出現於展覽中,但「歷史」就甚少。資料圖片

劉智鵬指「文化」二字多次出現於展覽中,但「歷史」就甚少。資料圖片

另外,選委界議員劉智鵬反映「文化」二字多次出現於展覽中,但「歷史」二字就甚少見於宣傳上介紹。甯漢豪則表示,政府會考慮提供多影像媒體的方法,這亦對海外宣傳有所幫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出席研討會 甯漢豪率部門介紹「海綿城市」概念

2024年06月29日 22:27 最後更新:22:51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連同規劃署、渠務署等部門代表,出席研討會介紹「海綿城市」概念,以及政府如何在城市規劃與基建設施的設計,體現有關概念。

甯漢豪(右四)出席研討會。 發展局FB

甯漢豪(右四)出席研討會。 發展局FB

甯漢豪在民建聯「治水之道:將香港發展為海綿城市」研討會上說,「海綿城市」一詞源自國家,由內地學術界提出,及後在政策層面採納。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強調,提升都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相類似的概念在世界各地以不同名稱表述,包括新加坡的「活力、美麗、清潔的水計劃」,及英國的「可持續排水系統」等。

甯漢豪和官員在研討會講解。 發展局FB

甯漢豪和官員在研討會講解。 發展局FB

甯漢豪認爲,「海綿城市」有別於傳統城市建設模式,單單依靠渠管等「硬繃繃」的基建設施來快速將雨水排往大海,期望日後繼續與社區代表攜手合作,加強公眾教育及宣傳,讓市民了解多管齊下的現代防洪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