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何怨何仇,千里追殺? 加拿大被刺殺錫克教領袖 已是今年死亡第3人

博客文章

何怨何仇,千里追殺? 加拿大被刺殺錫克教領袖 已是今年死亡第3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何怨何仇,千里追殺? 加拿大被刺殺錫克教領袖 已是今年死亡第3人

2023年09月22日 11:01 最後更新:11:16

近期加拿大與印度十分緊張,各自驅逐對方的外交官。讓兩國多年來緊張的關係墜跌至谷底的導火索,是3個月前的一樁謀殺案。

當地時間9月18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指控印度政府涉嫌參與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暗殺一名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同時敦促盟國聯合起來向印度施壓。9月19日,印度外交部發文予以否認,稱此類指控「荒謬和別有用心」,並指責加拿大包庇那些威脅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極端組織及恐怖分子。中國新聞週刊對事件作了追蹤報導。

更多相片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總理莫迪。

被刺殺身亡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被刺殺身亡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9月1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遭到刺殺的尼賈爾的照片出現在當地錫克教寺廟外的橫幅上。

9月1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遭到刺殺的尼賈爾的照片出現在當地錫克教寺廟外的橫幅上。

錫克教徒用「頭巾帽」(turban)包頭。

錫克教徒用「頭巾帽」(turban)包頭。

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

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

今年6月在加拿大布蘭普頓市舉行的花車巡遊中,重現了1984年甘地夫人遭暗殺的畫面。加拿大執法當局否認這個巡遊涉及任何「仇恨犯罪」。

今年6月在加拿大布蘭普頓市舉行的花車巡遊中,重現了1984年甘地夫人遭暗殺的畫面。加拿大執法當局否認這個巡遊涉及任何「仇恨犯罪」。

加拿大是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的成員。有匿名的加拿大官員向媒體透露,多國參與案件相關情報的蒐集。調查結束後,相關情報可能會向公眾公開。

印度前大使K.C辛格表示,加拿大縱容錫克教徒尋求旁遮普邦從印度獨立,激怒了印度。而印度侵犯加拿大主權、威脅其公民,也讓加拿大感到不安。「雙方的分歧日益擴大……兩國的內政決定了各自的固執。」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總理莫迪。

印加關係破裂的跡象,在9月初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已經開始顯現。前往印度參會時,杜魯多並沒有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正式會晤。但在兩人非正式會晤中,杜魯多向莫迪明確提起這樁謀殺案。但莫迪反而怒罵杜魯多容忍加拿大龐大的錫克教社區中的極端主義。準備回國時,杜魯多所乘專機出現故障,但他拒絕印度提供的備用飛機,最後不得不在印度多滯留了兩日。

這場外交風暴的中心人物,是45歲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尼賈爾生於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1997年從印度移居加拿大,當過整水喉工人,後來成為一間謁師所(錫克教寺廟)的宗教領袖。

被刺殺身亡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被刺殺身亡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

2018年,印度反恐執法機構「國家調查局」報告稱,尼賈爾密謀在印度發動恐怖襲擊,指控其為採購武器彈藥籌措資金、培訓錫克教青年開展恐怖活動。2020年,印度政府將尼賈爾標記為「恐怖分子」,對其發起懸賞通緝。對於印度機構的指控,尼賈爾曾多次否認。

2023年6月18日,加拿大西部城市薩里,尼賈爾在謁師所外的停車場遭到槍擊,當場身亡。案發後加拿大警方鎖定3名嫌疑人,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涉案嫌疑人被逮捕。

加拿大情報部門此前曾提醒尼賈爾小心「職業殺手」,尼賈爾也曾向當地電台透露自己在一份「襲擊名單」上。遇害前數小時,尼賈爾在錫克教社區演講時談到近期發生多起針對海外錫克教「卡利斯坦」活動家被殺事件,提醒教徒們提高警惕。

尼賈爾是今年因故身亡的第3名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5月,「卡利斯坦突擊隊」首領潘傑瓦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被槍殺。6月,「卡利斯坦解放軍」首領在英國伯明翰一間醫院去世,支持者稱其是被毒死的,但英國警方認為他的死亡沒有可疑之處。「卡利斯坦」運動尋求建立錫克教國家,海外錫克社區懷疑這些暗殺行動都是印度主導。

渥太華驅逐的外交官據悉是印度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在加拿大的負責人。調查分析局成立於1968年,是印度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情報機構。與美國中情局和英國軍情六處不同的是,調查分析局不歸印度國防部管理,而是直接向總理負責。調查分析局此前主要在巴基斯坦活動,如果尼賈爾遇刺證實為該機構的手筆,這可能是印度第一次在西方國家執行暗殺行動。

英國《衛報》評論說,在外國領土上實施暗殺已屬罕見,在所謂友好國家和G7集團成員國內搞暗殺更是「非常驚人和冒險」。

受這場外交風波影響,2022年3月重啓的印度和加拿大圍繞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的貿易談判,目前已暫時擱置。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印太地區分析師德雷克·格羅斯曼在社交媒體評論說,印加之間的「爆炸性新聞」讓美國拜登政府處於「雙輸局面」。「如果拜登政府站在渥太華一邊,新德里會竭力反對,質疑華盛頓的忠誠。如果支持新德里,則意味著美國與一位北約盟友作對。」

9月1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遭到刺殺的尼賈爾的照片出現在當地錫克教寺廟外的橫幅上。

9月1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遭到刺殺的尼賈爾的照片出現在當地錫克教寺廟外的橫幅上。

錫克教在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地區,是現存最年輕的主流宗教之一,目前在全世界有2500萬教徒,是世界第六大宗教。

錫克教徒用「頭巾帽」(turban)包頭。

錫克教徒用「頭巾帽」(turban)包頭。

在印度古代社會中,當時的當權者規定只有印度教徒可以戴頭巾,錫克教、穆斯林、佛教等教徒都不允許。這激發了錫克教的反抗。錫克教的規定,所有信奉錫克教的男子都必須戴頭巾,包括兒童。錫克教的男人蓄長髮,用「頭巾帽」(turban)包頭。成年男子的頭巾很長,展開足有6米。正因為此,要隨身攜帶木梳或象牙梳,及長髮簪,伸進頭巾撓頭用。所以有人以為包頭的就是印度人,其實是一個誤解,包頭主要是印度鍚克教徒。進入近代社會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很多印度教男子反而不再戴頭巾了。。

錫克教發源於15世紀的旁遮普。在古波斯語中,旁遮普意為「五河流匯之地」,19世紀前泛指印度次大陸西北地區,範圍大致涵蓋今日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印度的旁遮普邦、哈亞納邦與部分喜馬偕爾邦。

錫克教是兼受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影響的一神教,主張建立人人平等、不分種姓的社會。在500年的歷史中,錫克教徒曾擁有自己的王國,反抗過莫臥兒帝國的統治,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以及印度獨立後成為了軍隊的中堅力量。

為錫克教徒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之前。當時一些錫克教徒認為,如果穆斯林可以擁有巴基斯坦,那麼也應該有一個「錫克斯坦」或「卡利斯坦」(意為「純潔者的土地」)。這一想法遭到印度政府的壓制。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旁遮普省被一分為二,西旁遮普併入巴基斯坦,改名旁遮普省,多數居民為穆斯林。東旁遮普以錫克教與印度教信徒居多,併入印度領土,此後歷經多次行政區域重組。

上世紀70年代,自詡為錫克社群代表的阿卡利黨在印度旁遮普邦壯大,主張向中央爭取更多自治權。執政國大黨為了穩固選票和政權,扶植錫克激進教派領袖賓德蘭瓦勒,以制衡阿卡利黨。不料「養虎為患」,賓德蘭瓦勒與阿卡利黨聯合,通過製造暴力襲擊與暗殺的方式,與印度政府抗爭。錫克教社群與印度政府的關係也再次趨於緊張,並在1984年發展為劇烈的直接衝突。

當年6月3日,英迪拉·甘地政府發起「藍星行動」,以反恐為名,下令軍隊攻入錫克教宗教聖地「金廟」。賓德蘭瓦勒與政府軍激戰三日,最後被擊斃。血洗「金廟」的行動點燃了卡利斯坦運動支持者的怒火,10月31日,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狂射39槍刺殺身亡。1985年,卡利斯坦分子又在印度航空多倫多-倫敦航線的一架航班上引爆炸彈,造成機上300多人全部死亡。

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

甘地夫人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

甘地夫人遇刺身亡後,其支持者及印度教教徒在全國各地展開對錫克教徒的無差別報復與屠殺。印度著名歷史學家拉馬錢德拉·古哈曾評價說,「藍星行動」在錫克教徒的心中留下了一道集體創傷,使其對印度政府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許多錫克教信仰者逃亡海外,向英、美等國申請政治庇護。

目前,全世界有約2600萬錫克教徒。其中,1800萬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另有800萬生活在印度其他地方和海外,主要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在印度政府持續打擊下,卡利斯坦意識形態在上世紀90年代後在印度本土逐漸式微,海外的錫克教分離主義運動反而開始愈發呈現上升之勢。

21世紀以來,有50萬人口的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異軍突起。2015年國會大選中,20名錫克人當選國會議員,使旁遮普語一舉成為加拿大國會第三大語言。杜魯多的內閣中,有4位部長是錫克教徒,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勢力龐大。

「移民加拿大的錫克教徒佔加國總人口的 2.1%,這一比例高於印度。他們是加拿大的重要投票群體,具有政治影響力。事實上,加拿大內閣中的錫克教徒比印度內閣中的還要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錫克民族主義問題專家馬克·尤根斯梅爾指出。

「激進錫克教分子在加拿大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資本,讓杜魯多政府對卡利斯坦問題的態度越來越軟化。」印度國家安全研究院院士、印度全球關係理事會國際安全中心主任薩米爾·帕蒂表示。

今年6月在加拿大布蘭普頓市舉行的花車巡遊中,重現了1984年甘地夫人遭暗殺的畫面。加拿大執法當局否認這個巡遊涉及任何「仇恨犯罪」。

今年6月在加拿大布蘭普頓市舉行的花車巡遊中,重現了1984年甘地夫人遭暗殺的畫面。加拿大執法當局否認這個巡遊涉及任何「仇恨犯罪」。

今年6月尼賈爾遇刺身亡後,加拿大曾發生抗議活動,當時一場花車巡遊重現了1984年英迪拉·甘地遭暗殺的畫面。印度就此斥責加拿大為分離主義分子提供宣傳空間,損害印度主權和尊嚴。加拿大方面向印度政府保證,不會支持任何試圖在印度復興分離主義運動的努力,但亦強調將尊重加拿大人言論自由和集會示威的權利。

大約5年前,「卡利斯坦」主張開始在旁遮普邦死灰復燃。今年4月,印度政府逮捕激進錫克教活動家阿姆里帕爾。阿姆里帕爾成年後長期生活在迪拜,直到去年9月返回印度,此後一直在組織抗議活動。印度當局指控阿姆里帕爾製造了多起爆炸和暴力事件。為了逮捕他,印度政府一度切斷了旁遮普邦2700萬人的網絡服務。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專家尤根斯梅爾表示,相比海外,在錫克教徒佔60%的印度旁遮普邦,民眾對分離主義活動的支持度是有限的。但是,「當地人即使不支持也不加入激進組織,但可能會容忍他們,因為他們不滿總理莫迪的支持者建立印度教國家。」

9月,莫迪改為自稱「婆羅多」總理而非「印度」總理的名義發出G20峰會邀請函。「婆羅多」源自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 尤根斯梅爾稱,「包括錫克教徒和穆斯林在內,許多印度非印度教少數族群都認為莫迪使用『婆羅多』一詞是印度執政人民黨賦予印度教特權、不尊重印度傳統的又一例證。」

9月19日,杜魯多態度似有軟化。他將暗殺歸咎於「印度政府的代理人」,沒有暗示是印度政府高層下達的命令,又表示「不想激怒印度」,敦促各方繼續合作。但新德里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

英國《衛報》評論說,「無論殺害尼賈爾的兇手是誰,印度所走的道路,將會使其與西方國家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媒爆機密報告 以軍涉對聯黎部隊近距離使用白磷 致15人受傷  

2024年10月24日 15:31 最後更新:15:42

英國《金融時報》23日爆料報道,一份被洩露的機密報告顯示,以色列對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發動了10多次襲擊,期間以軍強行進入有明顯聯合國標誌的基地,並涉嫌近距離使用燃燒性化學物質「白磷」,造成15名維和人員受傷。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份被洩露的機密報告顯示,以色列對聯黎部隊發動了10多次襲擊。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份被洩露的機密報告顯示,以色列對聯黎部隊發動了10多次襲擊。

《金融時報》報道指,這份報告來自一名派遣人員到聯黎部隊的國家。報告提到,以軍多次襲擊聯黎部隊,損壞多處設施,並導致駐紮在黎巴嫩南部邊境哨所的士兵受傷。聯黎部隊稱,這些攻擊事件「公然違反國際法」。

報道引述機密報告稱,據聯黎部隊的說法,10月13日凌晨,以軍兩輛「梅卡瓦」坦克衝破一處基地大門。在聯黎部隊抗議後,坦克在45分鐘後離開。惟不到1小時,該基地以北約100公尺處發生數下砲擊,並產生「疑似白磷煙霧」飄進基地,造成15名維和人員受傷。報告中的照片顯示,坦克越過大門衝進基地,建築牆壁受損,現場白煙瀰漫。

以軍襲擊聯合國基地,致聯黎部隊維和人員受傷。

以軍襲擊聯合國基地,致聯黎部隊維和人員受傷。

報道說,以軍事後承認其中一輛坦克倒退了「數米」,衝進了聯黎部隊哨所。但以軍稱,這輛坦克當時正試圖冒著砲火撤離受傷士兵,製造煙幕是為其提供掩護。以軍還稱,這次事件中「以軍的活動並沒對聯黎部隊構成危險」。

以軍在聯合國基地以北約100公尺處發出數下砲擊,之後產生「疑似白磷煙霧」。

以軍在聯合國基地以北約100公尺處發出數下砲擊,之後產生「疑似白磷煙霧」。

據資料顯示,白磷暴露於大氣中時會持續燃燒,產生攝氏815度的高溫和有毒煙霧,一旦與人體接觸,會導致嚴重燒傷和化學傷害。由於白磷沾到皮膚上很難及時去除,燃燒溫度又高,可以一直把人的軟組織燒盡,然後深入到骨頭,同時散發出對眼鼻具極大刺激作用的煙霧。如果傷口清理不乾淨,也可能進入血液,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在重新包紮傷口時,殘留的白磷也可能會再自燃。即便是倖存者,白磷彈帶來的傷害往往造成身體殘疾。

一輛以軍坦克車向一座瞭望塔開火,砲彈炸出一個大洞,致瞭望塔倒塌。

一輛以軍坦克車向一座瞭望塔開火,砲彈炸出一個大洞,致瞭望塔倒塌。

以軍以往也曾多次被指控在攻擊時使用白磷彈。黎巴嫩和伊朗媒體去年10月9日稱,以軍在加沙走廊北部人口稠密地區使用白磷彈。當地居民報告稱,以軍襲擊後空氣中存在強烈的白磷氣味。

巴勒斯坦外交部同月10日在社群媒體上表示,以色列在對加沙地區的攻擊中使用了白磷彈。但以色列駐俄大使則對此表示,以軍未使用白磷彈,有關指控「純粹是無稽之談」。以色列軍方當時稱,「目前不知道在加沙使用了含有白磷的武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