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創科系列】 跨領域人才庫推動產業化 InnoHK 旗下研發實驗室:「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社會事

【創科系列】 跨領域人才庫推動產業化  InnoHK 旗下研發實驗室:「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社會事

社會事

【創科系列】 跨領域人才庫推動產業化 InnoHK 旗下研發實驗室:「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2023年12月01日 16:37 最後更新:12月04日 23:47

本港銳意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稱 InnoHK)為政府創科旗艦項目,致力促進環球科研合作,旗下現設29所研發實驗室。其中,眼視覺研究中心(下稱CEVR )和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均指,透過InnoHK及香港科技園的研究人才庫, 配合政府推動創科的政策配套,成功吸引世界各地跨領域人才匯集。如理大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兼CEVR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杜嗣河教授說:「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滑鐵盧大學視光與視覺科學學院大學研究主席兼CEVR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 教授

滑鐵盧大學視光與視覺科學學院大學研究主席兼CEVR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 教授

InnoHK 旗下的 CEVR 是全球首個同時針對五大重點研究領域進行研究的眼視研究中心,由香港理工大學(PolyU)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UW )合作成立。CEVR 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 教授表示,PolyU 和 UW 的眼視覺科學的研究團隊,在多個領域上都有長期合作,成立 CEVR 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以進一步提升科研實力及創新應用。CEVR 在其五大重點研究領域,包括近視及眼睛生長、眼科藥物研發和傳輸、視力改進、淚液膜和眼表層、以及先進眼視光技術,已開展共 25 項研究項目,並朝商品化方向邁進。

更多相片
滑鐵盧大學視光與視覺科學學院大學研究主席兼CEVR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 教授

滑鐵盧大學視光與視覺科學學院大學研究主席兼CEVR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 教授

來自約旦的研究員 Nadim F. Zaro 示範戴上擴增實境( AR )智能助視器,助視障人士偵測障礙物及導航。

來自約旦的研究員 Nadim F. Zaro 示範戴上擴增實境( AR )智能助視器,助視障人士偵測障礙物及導航。

哈薩克博士後研究員 Mukhit 來港 2 年,研發利用量子成像診斷早期黃斑病變。

哈薩克博士後研究員 Mukhit 來港 2 年,研發利用量子成像診斷早期黃斑病變。

理大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兼眼視覺研究中心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杜嗣河教授認為,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理大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兼眼視覺研究中心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杜嗣河教授認為,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教授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教授

機械臂為物流管理提供解決方案。

機械臂為物流管理提供解決方案。

來自約旦的研究員 Nadim F. Zaro 示範戴上擴增實境( AR )智能助視器,助視障人士偵測障礙物及導航。

來自約旦的研究員 Nadim F. Zaro 示範戴上擴增實境( AR )智能助視器,助視障人士偵測障礙物及導航。

其中,他提到全球有逾兩億人正受黃斑病變困擾,CEVR 研發的量子成像診斷工具,將可檢測早期黃斑病變;另亦研發輔助視障人士的獨立導航擴增實境( AR )軟件;為取得更快更精準的數據,CEVR 亦有培養細胞晶片以測試用藥後的反應,並取代動物測試。他表示,部分研究項目明年已可啟動商品化進程,而 CEVR 明年亦將成立 4 間公司配合研發成果應用。

CEVR 的研發團隊來自全球招聘,現時 60 多人來自 11 個國家,都是對眼視覺研究有熱忱抱負的人才。Ben Thompson教授說,能吸引全球人才匯聚,因 CEVR 保持世界級領導地位,令研究人員有足夠資源從事跨領域的研究項目,而 InnoHK 及科學園亦提供了培訓和資源,令研發成果可轉化成社會所用,協助商品化進程,「這是一個獨特的平台,匯聚全球跨領域如生物、物理、藥劑、遺傳學等人才,同時亦提供了商業網絡,協助他們把研究成果商品化。」

哈薩克博士後研究員 Mukhit 來港 2 年,研發利用量子成像診斷早期黃斑病變。

哈薩克博士後研究員 Mukhit 來港 2 年,研發利用量子成像診斷早期黃斑病變。

他又指,香港在創科上有其優勢,「本地大學有傑出的基礎研究,可吸引全球研發活動來港進行;而香港亦是一個門戶,讓歐洲和北美的研究項目都可在這裏進行,同時亦提供了跟中國内地的潛在合作機會。」

理大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兼眼視覺研究中心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杜嗣河教授認為,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理大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兼眼視覺研究中心營運總裁暨副科研總監杜嗣河教授認為,人才只會去有人才的地方。

杜嗣河教授亦直言:「人才只會走去有人才的地方」,CEVR 透過科技園的研究人才庫聘請到博士後或碩士研究人才,能配合大規模的跨領域研究項目需要,「如想解決遺傳學的問題、又或蛋白質問題,都可找到相關專家。」他認為,CEVR 要成為世界頂尖的眼視覺研究中心,不單要吸引年輕研究人員,還要匯聚各領域具研究成果的頂尖人馬加入團隊,這方面 InnoHK 及園區亦創造了條件。

他說,政府在 InnoHK 投入相當多資源,讓大學的研發項目可轉化成商品,「在科學園安排很多拜訪交流團,讓投資者或有興趣合作的初創公司了解研究項目,若他們對某些項目有興趣都可合作, 最近 CEVR 亦與不少公司簽訂 MoU(諒解備忘錄),提供資金合作。此外,大學研究團隊再不用在研發路上跌跌碰碰,走少很多冤枉路,因科學園提供了培訓,研究團隊可學做商業計劃、建立原型、再找天使基金投資,無論在質或量上都加快了。」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教授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教授

InnoHK旗下的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由香港中文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於2020年合作成立,專注於 4 項機械人技術研發,包括智能感知、人機協作、無人駕駛及智能操作,應用範圍包括機場、倉庫、貨櫃碼頭、無人駕駛車等。

中心總監、中大工程學院卓敏機械與自動工程學教授劉雲輝表示,該中心研究的應用型機械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在物流業、建築業、甚至零售業物流或倉庫管理等發揮作用,「像倉庫內的貨物裝卸、分揀、包裝、上下貨架等的自動化,又或是大型建築公司應用 MIC(組裝合成法)的裝配,連鎖零售店的物流管理等。」

機械臂為物流管理提供解決方案。

機械臂為物流管理提供解決方案。

他說,中心透過與業界緊密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協助他們以機械人技術推動自動化和智能化,同時中心亦能透過此過程培育工程師,「現時中心的學生、博士後研究員較多,但經驗較少,與業界的接觸可以讓他們從實際上為產業提供解決方案,提升經驗。」現時中心有約 80名研發人員,多來自內地,亦有東南亞、法國或英國等。

他又指,香港是一個開放型國際化城市,InnoHK 、科學園以及特區政府的人才政策,對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一定效用。「政府亦有多項創科支援計劃,我常鼓勵內地博士學生說,香港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是走向國際市場一個跳板,應以香港作為研發基地。」

他不諱言,對來港的人才來說,香港生活成本較高,尤其住屋方面;令整個產業的生態系統仍有待建立起來,冀政府能有更多與業界的配對基金支持研發技術轉化,「在香港,願意投資早期研發項目的天使基金,在數量和規模上都較小,若政府能推出配對基金,如政府撥 100 億,業界就配對投資 100 億,絕對有助產業轉化。」

香港作為全球科技創新及協作的滙聚點,一直致力於推動人才和技術方面的交流,令研究成果得以應用。 InnoHK 旨在發展香港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當中涉及於香港科學園成立世界級的創新平台,由國際知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設立研發實驗室,進行科研合作。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高峰會2023:促進環球科研合作.推動成果轉化落地

由創新科技署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

日期:十二月六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9 時30分 – 下午5時30分

地點:香港 科學園第三期12W一樓大展覽廳 

內容:雲集超過70位國際知名學者、本港科研人員、商界領袖、業界人士,聚焦探討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旗下28所研發實驗室將分享科研合作的成果,及在現場設置展覽。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四中學榮膺冠軍 科創融入實踐防詐騙促環保

2024年08月06日 15:15 最後更新:15:15

由香港青年協會、教育局及香港科學館合辦的「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8月4日舉行決賽暨頒獎禮。作為年度學界最大型的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活動之一,是次比賽獲近1,000位嘉賓、老師、同學及公衆人士親臨會場或透過網上直播參與其中,共同見證4大冠軍隊伍順利誕生,以創新發明與研究成果構建創科未來。

一眾嘉賓及評審團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頒獎禮上與所有決賽隊伍合照。

一眾嘉賓及評審團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頒獎禮上與所有決賽隊伍合照。

今年比賽以「生活啟發創意 · 科學實踐創新」為主題,「可持續發展」為副題,旨在鼓勵學生勇於探索科學及科技,以創意思維推動社會創新發展。比賽深受學界支持,今屆成功吸引超過200支本地頂尖隊伍提交作品。20支精英隊伍通過競爭激烈的初賽,順利躋身決賽,角逐多項創科大獎。

20支精英隊伍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決賽向專業評審團介紹其發明品或研究成果,並進行詳盡演說,角逐本年度冠軍獎項。

20支精英隊伍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決賽向專業評審團介紹其發明品或研究成果,並進行詳盡演說,角逐本年度冠軍獎項。

是次決賽由香港城市大學副校⾧(社區聯繫及協作)陳志豪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助理院⾧(學生事務)劉達銘教授分別擔任高中組及初中組的首席評審,帶領7位來自主辦機構、學界和業界代表組成專業評審團。一眾決賽隊伍需向評審團介紹其科學發明品或研究成果,展示其創新能力及科研精神,並透過解難、溝通及團隊合作等重要技能,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一眾嘉賓與評審團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決賽暨頒獎禮上合照。

一眾嘉賓與評審團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決賽暨頒獎禮上合照。

20支決賽隊伍的創科能力均獲得評審團高度肯定。在嚴格甄選下,4支冠軍隊伍脫穎而出,勇奪
學界最高殊榮。初中組(發明品)冠軍由天主教培聖中學的隊伍以『「除除」善友』奪得,作品
利用簡單機械裝置,幫助行動不便的長者能夠自行穿脫褲子,減少長者受傷的機會,同時守護他們的自尊心與尊嚴;而協恩中學隊伍則以『「酪」在其裝』贏得初中組(研究項目)冠軍,團隊透過實驗研究出酪梨種子能夠成為脫氧劑,同時亦可製成一個天然包裝膜,為食品保鮮提供一個更天然的選擇。

初中組(發明品)冠軍-天主教培聖中學「除除善友」。

初中組(發明品)冠軍-天主教培聖中學「除除善友」。

初中組(發明品)冠軍-天主教培聖中學「除除善友」。

初中組(發明品)冠軍-天主教培聖中學「除除善友」。

初中組(研究項目)冠軍-協恩中學『「酪」在其裝』。

初中組(研究項目)冠軍-協恩中學『「酪」在其裝』。

高中組(發明品)冠軍來自迦密主恩中學團隊發明的『「耆」逢敵「守」』,有見長者容易遇上電話騙案,發明裝置可實時把電話聲音轉換成文字,並透過內置關鍵字進行校對,如過程中發現潛在騙案,裝置將發出圖像警報,同時亦會向長者家人發送Whatsapp及電子郵件提示,以防止長者受騙。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隊伍發現大麥蟲能攝食塑膠,於是透過研究分析大麥蟲對於不同塑膠的消化能力,以尋求生物降解塑膠的可能性,最終憑「蟲仔的塑膠盛宴」成為高中組(研究項目)冠軍。

高中組(發明品)冠軍-迦密主恩中學「耆逢敵守」。

高中組(發明品)冠軍-迦密主恩中學「耆逢敵守」。

高中組(研究項目)冠軍-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蟲仔的塑膠盛宴」。

高中組(研究項目)冠軍-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蟲仔的塑膠盛宴」。

出席頒獎禮的嘉賓包括︰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課程支援)謝婉貞、香港科學館館⾧(拓展)徐志文、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岑浩璋教授、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院⾧王麗蓮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榮休教授李榮彬教授工程師、PREFACE創辦人及行政總裁盧炳棠、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高中組評審團於決賽中為同學作品分享寶貴意見。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高中組評審團於決賽中為同學作品分享寶貴意見。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致辭時表示,十分欣賞參賽學生運用科學和創科知識解決社會難題。她認為,學生日後在創科或其他領域發展,都應該具備同理心,並了解他人的處境。她期望學生能保持熱心,同時保持對學習科學的熱情,相信學生的努力和創造力將會為社會帶來改變。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頒獎禮致辭。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頒獎禮致辭。

所有得獎隊伍將於9月21日(六)假香港科學館舉辦得獎作品展覽,免費展出今屆所有得獎作品,
誠邀公眾人士蒞臨參觀,一睹本地新世代科學發明家的創科成果。隊伍稍後亦會參與本地或海外專業培訓和考察活動,並代表香港參與國際科學比賽,與海外青年人才交流。

一眾嘉賓及評審團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頒獎禮上與今屆4支冠軍隊伍合照。

一眾嘉賓及評審團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頒獎禮上與今屆4支冠軍隊伍合照。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旨在為青年提供激發創意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勇於接觸和探索科學
與科技的世界,並盡情釋放其無窮創意與想象力,創造出各種嶄新的解決方案,運用科學和創科的力量解決社會上各種問題。過程中能夠燃起他們對於科學和創科的熱情,並鼓勵青年日後投身科學和創科相關事業,引領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樞紐。

有關得獎名單和作品的詳情,請參閱比賽網頁:https://hksspc.hkfyg.org.hk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4」得獎隊伍名單

初中組(發明品)

初中組(研究項目)

高中組(發明品)

高中組(研究項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