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分娩在即,的士司機見狀急忙求助執勤交警,2名交警全程開道護送,20分鐘車程僅耗時6分鐘送至醫院!
影片截圖
綜合內媒報導,長沙雨花區近日發生一起緊急事件,當天早高峰期間,正在執勤的交警劉伍陽和同事接獲一名出租車司機的求救,聲稱當時車上有一名孕婦急需送往醫院分娩。
影片截圖
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劉伍陽和他的同事立即行動,用他們的摩托車為出租車開路,以確保孕婦能夠安全快速抵達醫院。在他們的幫助下,原本需耗時20分鐘的路程僅用了6分鐘。劉伍陽表示,在看到孕婦無助的情況下,他感到特別著急,直接確保孕婦安全送至醫院後,他們才繼續回到工作崗位。
影片截圖
事後,劉伍陽和他的同事的行為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危難時刻你可以永遠相信人們警察」、「為人們警察點讚!帥!」、「有困難找警察」、「感動」、「為他們點讚!」。
影片截圖
河南90後女子3年來設計近200座個性化墓碑,在墓碑上鎸刻逝者人生故事延續家屬的思念。
墓碑設計師3年設計近200座個性化墓碑
清明節(4月4日)是中華文化傳統節日,多數人通常選擇在每年4月4日或5日走進陵園悼念逝去的親人。近年來,陵園墓碑的設計愈發個性化和藝術性。河南福壽園一名「90後」墓碑設計師張靜過去3年來,為各種不同背景的逝者設計了近200座個性化墓碑,當中包括因公殉職的年輕警察、因病去世的孩童以及未能盡情玩電腦遊戲的學生等。她用充滿故事的藝術化設計,盡可能地為每一個離開的人創造更美好的「最終歸宿」。
影片截圖
因機緣巧合加入河南福壽園成為墓碑設計師
張靜1994年出生於河南鄭州,碩士畢業於風景園林專業。畢業後,她曾在地產行業擔任景觀設計師。3年前,她在機緣巧合下進入了河南福壽園,自此成為一名墓碑設計師,「進入這裡工作可能因為這個陵園剛好在我家附近吧,這個工作其實比較小眾。我們讀碩士時,就有同學選擇陵園設計方向寫論文,但畢業後大多數同學選擇的工作是地產景觀設計、園林設計或者進設計院」。
影片截圖
將零碎表達轉化為具體的設計元素
張靜認為,相比地產景觀設計,墓碑設計師的工作更加細致,需要直接與客戶溝通需求,並將這些需求具體化,用細節的設計表現出來,「溝通時,客戶通常還沉浸在悲傷情緒中,需要安撫他們,還要從可能比較零碎的表達中獲取他們的需求。看著他們在我面前釋放悲傷情緒,我也會感覺到被信任和認可」。她介紹,除了提供個性化墓碑設計之外,他們也有成品墓碑可供選擇,兩者價格差異不大,主要看客戶需求。
以逝者人生故事為設計核心
在設計個性化墓碑時,張靜通常會抓住逝者的職業、興趣或人生故事作為設計的核心,而他們的成品墓碑就根據不同職業如教師、公務員或醫生等進行設計,醫生的墓碑可能會有「十」字標誌。另外,不少長者生前有養花草、寫書法以及刻章等雅趣,他們就會將長者生前寫的書法作品拓印到墓碑上,或是將養的花草雕刻在墓碑上。另外,有人喜歡汽車、手錶等,他們也會在墓碑設計上融入這些元素,有人喜歡運動,就可以通過墓碑的色彩來表達活力。在她看來,一座小小的墓碑不僅濃縮了逝者的一生,也延續了家屬的思念。
影片截圖
生死之間搭建橋樑 協助家屬寄託思念
從業3年來,張靜設計了約200座個性化墓碑,而每座墓碑背後都承載著一段難忘的故事。至今,她幾乎能說出每座墓碑背後的故事,「有的逝者比較年輕,突然離世,家屬的思念會更重,也更願意選擇個性化墓碑來寄託思念,甚至彌補遺憾。」張靜形容,她從生者的敘述中能感受到逝者的一生,並認為自己像是在生與死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與兩個世界的人「溝通」。每次與家屬溝通完,她就需要通過設計去傳達家屬對逝者的思念,同時也要在心中與逝者進行「對話」,確保這樣的設計能夠真實地體現他的一生。
墓碑設計師面臨的最大挑戰
張靜坦言,從事墓碑設計師這份工作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與客戶溝通,除了設計可能達不到客戶想要的效果,有時還需要耐心安撫客戶的情緒,「面對失去孩子的母親,不小心一句話可能會引發她情緒爆發。比如問到孩子的一些問題,她回答不上來,她會很自責,無法面對的時候可能會把這種情緒轉移到你身上。」面對這種情況,張靜也會覺得委屈想哭,但她仍會選擇先安撫對方的情緒,待對方情緒穩定後再繼續溝通。所幸,這樣的客戶,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也是少數。
女子熱愛墓碑設計師工作
儘管如此,張靜依然熱愛自己的工作並表示想要一直做下去,「家裡人也很支持我,他們覺得這是積善積德的工作。我的朋友們也覺得這樣的工作很酷,有的朋友還會來我的工作場所參觀,並且很驚訝,沒想到現在的陵園這麼像公園,氛圍也不再陰森、沈重」。
影片截圖
用墓碑藝術化改變對死亡的刻板印象
張靜和團隊常說,他們的目標是「讓墓碑藝術化,讓死亡不再是避而不可談的事情。」關於未來,他們期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手中之尺,心中之尺,將逝者的願望、家人的思念,妥善地、藝術地、安全地留在一塊小小的石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