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DSE) 開始在內地爆紅,不少內地學生紛紛「轉賽道」,在高中開始選讀及應考DSE。

不過看DSE整體應考人數數據,就認真麻麻。香港遵理創辦人梁賀琪詳細分析幾組數字。她指出,香港學生可以報內地聯考,2023 年港澳台僑生聯考,應考人數由 5,048 人上升至 7,238 人,其中 5,097 為港籍考生,增幅驚人接近2,200人,估計是DSE 連內地港籍學生(包括長居內地的雙非學生)也留不住,他們參加了內地的港澳台僑生聯考。反觀 DSE 2023 年報考數字,報考人數為50,823人,整體只按年上升 685 人,和港澳台僑生聯考增幅相比,十分懸殊。

香港遵理創辦人梁賀琪。

香港遵理創辦人梁賀琪。

再看2005 年香港出生人口為57,098人,這些學生2023年已屆高中畢業考試年齡,可見最少有近6,300 人流失往其他考評工具,或出外留學,而流失往其他西方國家的課程如SAT、AP、IB、GCE考試體系更難以統計。流失的考生數字驚人,原因是相比以上考評及課程體系,DSE最遲進入內地市場。內地家長對DSE相對陌生,而不同持份者又對DSE有不同的演繹。

香港遵理國際教育在內地推動應考香港DSE,和深圳市中新中學一起辦HKDSE國際教育課程。

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十多年前帶領香港教育局及考評局確立DSE的國際地位。12月30日上午,吳克儉專程到深圳市中新中學遵理HKDSE國際課程與一眾大灣區家長與學生,分享國際教育發展的看法。他不單指出坊間對DSE的誤解,最重要的是提醒了內地家長,DSE的“Beauty”仍然未被發揮,更沒有被發現。

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DSE是全球唯一一個尊重中文的國際化考試;DSE作為兩文三語兼容的一個高中課程,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人發展,訓練孩子應對未來挑戰。DSE不僅可以選擇以中文答卷,還更全面補充其他考評工具的不足,讓學生更能應對未來國際競爭。吳克儉指出,當日四出游說外國頂級大學承認DSE時,原本並不順利,但當提及DSE各科目也融合了通才教育 (Liberal Studies)的底層課程設計邏輯時,外國名校高層相信這種學習及評核方式符合未來的社會發展。亦因此各外國名校陸續簽署對DSE的認可,後來DSE竟然超過原本的高級程度會考(HKAL)被外國大學認可的幾倍。

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左)和香港遵理創辦人梁賀琪。

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左)和香港遵理創辦人梁賀琪。

分享會上有些坊間流傳的不實資訊,也被澄清過來。例如有人說DSE只獲全球幾百所大學承認是小巫見大巫,因為GCE A-level、IB之類卻是幾千間。這個數字的比較並不準確,DSE獲幾百所大學正式簽名確認其成績可作大學入學的評核準則。沒有簽的而又承認DSE成績的大學遠比正式落筆簽署的為多。其實很多大學根本不需簽約也會承認,而且在過去十幾年也不斷錄取以DSE成績申請入學的學生。只是香港人行事一向較穩陣,所以在教改之初,才要求大學簽署承認而已。

DSE的美不只在於考試語言、文字的彈性,更在於背後的課程設計及考核方法的先進。昔日的國際教育偏重西方,今日的國際教育,必然要中西融合,才可方便孩子走出去、走回來。

元旦假期開啟之際,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上午,過百位家長與同學熱情參與,與被稱為「HKDSE之父」的吳克儉、香港遵理創辦人梁賀琪和遵理HKDSE校長周昱東校長面對面交流。

同時新委任屯門區議員及新界校長會副主席陳孟宜議員亦到場交流。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