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西文化薈萃,今年在農曆新年假結束不久後,上周五接踵而來的就是復活節和清明節合拼產生的另一個悠長假期。

對於熱愛出行的港人來說,又一好時機進行報復式外遊。假期首天已有逾70多萬市民出境踏上旅途,這樣跟入境旅客人數形成了鮮明對比。然而,有一些媒體紛紛借題發揮,意指香港經濟回復光輝無望,試問這說法會否太過以偏概全呢?

內地沒有復活節假期,而清明節也是中國人傳統孝義祭祖的重要日子,再者香港旅遊業一直以內地客為主,此時此刻根本不是入境旺季。相反,在環球疲弱的經濟動力下,雖然香港復蘇步伐顯然有點緩慢,但仍出現大批港人有能力選擇外遊消費,可見本港的經濟基調還是處於非常穩健以至向好的勢頭。

隨著大灣區內各城市之間發生再深度融合進程中,大家的經濟與民生互動互補的情況會更為凸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區內扮演環球金融薈萃和專業服務供應者的重要角色,旅遊業也需要革新,除了高端消費之外,以營運商務和會議展覽旅遊作重點,抓緊香港郊野公園及上水活動優勢,再配合國際教育樞紐的金漆招牌,發展特色優質旅遊項目,傳統休閒體驗可轉向週邊地區,那麼內地二、三線城市剛好補充角色。

其實,東南亞地區都有不少類似兩地互補的情況,最為港人認識的標誌例子,這就是新加坡人往馬來西亞新山歡渡週末,倘若以同類論調評點,那麼新加坡經濟便早以一厥不振了?

筆者認為,香港旅遊業的確須要作出根本性轉變,單靠現時的旅遊景點和營運作模式確實不可為行業帶來昔日的光輝,但香港在國家新機遇、新一篇的前景下,光輝歲月必定指日可待。

張國樑博士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榮譽會董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