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於昨日(23日)舉辦香港專業人士深圳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旨在深化深港兩地專業人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探索香港專業人士在深圳的創新創業機遇,並深入解讀相關創業政策,以進一步發揮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作為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於5月23日成功舉辦了香港專業人士深圳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由交流中心常務副主任汪仁芳主持,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強,副部長吳歡,福田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立萍,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創會主席、首席會長簡松年,協會會長陳建強、黃山,協會主席龐朝輝出席本次會議。會議還邀請了來自市衛健委、前海管理局、福田區司法局、住建局、投資促進局、人力資源局、衛健局等職能部門的代表,以及香港和深圳的專業人士代表。
點擊看圖輯
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於5月23日成功舉辦了香港專業人士深圳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
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於5月23日成功舉辦了香港專業人士深圳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開始前,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代表一行參觀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座談會開始前,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代表一行參觀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匯業律師事務所大灣區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劉海春發言。
武志紅心理工作室/秄和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詢師、督導師劉吉華發言。
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汪仁芳。
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於5月23日成功舉辦了香港專業人士深圳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開始前,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代表一行參觀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地感受了深圳的創新氛圍和發展潛力。
座談會開始前,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代表一行參觀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座談會開始前,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代表一行參觀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會議開始,在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強等嘉賓的見證下,交流中心主任陳顯康為成放晴頒發了榮譽顧問聘書,同時為王宇、龍卓瑜頒發了高級顧問聘書。
成放晴、王宇和龍卓瑜都是各自專業領域的傑出代表,今後,中心將依托專家顧問團豐富的專業經驗、廣泛的社會資源和影響力,更好服務深港高端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合作交流、創新創業。
隨後,市、區政府職能部門就香港專業人士關心的創新創業問題進行了解答。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林敏就香港專業醫師來深執業作了三個路徑的詳細介紹,前海管理局專業服務業處處長助理胡佳分享了港澳專業服務人士在前海執業的相關政策。
市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林敏作政策分享。
前海管理局專業服務業處處長助理胡佳作政策分享。
此外,深港兩地的專業人士們也進行了積極的交流互動,分享各自的經驗故事,重點圍繞深港兩地專業人士如何更好地展開合作、如何克服兩地機制融合障礙、如何加強兩地服務業專業交流等話題展開了廣泛交流。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建強發言。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常務副主席簡汝謙發言。
匯業律師事務所大灣區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劉海春發言。
武志紅心理工作室/秄和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詢師、督導師劉吉華發言。
最後,由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龐朝輝醫生和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吳歡總結發言。
龐朝輝醫生表示,在此次座談會中,深圳各職能部門領導為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帶來了寶貴的政策信息與指導,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將不斷推動深港兩地的專業服務交流,重點關注創新領域,以專業人士的力量作為推動器,推動深港兩地多元化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龐朝輝講話。
吳歡指出專業人才是香港的寶藏資源,如何更好地發揮專業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將是未來需要雙方共同推進的方向。深圳經濟增速快、城市活力強,未來深圳將更加竭盡所能為來深創新創業的香港專業人士提供政策支持、突破執業障礙,讓專業人才充分留下來。同時,應充分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專業人士交流服務中心這一平台,歡迎香港專業人士多交流、多走動,更好地發揮交流中心的橋樑作用。
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吳歡講話。
會後,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汪仁芳表示,深港兩地在專業服務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同時增強了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交流服務中心將通過香港專業協會不斷引進國際頂尖人才,發揮人才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粵港澳專業人士(深圳)交流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汪仁芳。
在深創業港籍專業人士、和光數字(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寇立岩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香港專業人士選擇來深創業,是因為深圳的創新環境、人才優勢及開放包容程度非常有利於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希望未來醫療人工智能企業可以得到更多關注和支持,讓優質的科技項目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
為有效控制青馬大橋鞍座的鏽蝕問題,科技園園區公司恒澤節能有限公司(SustainE)與交通基建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為青馬大橋頂點提供除濕方案,以創新科技降低主纜鏽蝕及維修人員高空工作的風險。
青馬大橋。(資料圖片)
主纜易生鏽引安全憂慮
大橋最高點又被稱為鞍座,距離地面近200多米。SustainE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Dennis)指,鞍座位置已入雲,又熱又濕的環境對金屬來說十分惡劣。加上,;晝夜温差大,主纜表面十分容易生鏽。如果主纜生鏽,則會損失部份體積,其受力程度便相應降低。鏽蝕問題嚴重,更會像外國一樣出現「斷纜」情況,影響行車安全。
紅圈為大橋最高點,被稱為鞍座。(資料圖片)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博士工程師。巴士的報記者攝
除濕系統減慢鏽蝕速度
為確保大橋結構穩定性,大橋上4個鞍座都裝有除濕系統。系統除了把鞍座空氣濕度維持在合適水平外,亦有助四周空氣形成對流,從而減慢主纜外層鏽蝕速度。
中間長形的是風管,而在其下方的便是除濕機組。機組透過風管把乾風泵進鞍座,再把當中的濕空氣抽出來,達至調整濕度的功能。(SustainE)
機器體型細小 配搭IoT物聯網系統
鞍座維修工作困難,除了因高空工作有風險外,亦因鞍座間的過道相當狹窄,大型機組根本難以通過。加上,青馬大橋車流密集,不能為升降機器而隨意停橋,所以機組的安裝工作相當有難度。
鞍座間的過道。(SustainE)
SustainE防濕系統的大小與家用小雪櫃相若,能輕鬆通過所有維修通道,並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因此,維修人員可遙距監測及控制鞍座的空氣濕度。若濕度低於30%,抽濕機將停止運作;直到濕度高於60%,抽濕機才回復運行。由於能長期精準監測到鞍座濕度,維修確定性亦有所提高。
除濕系統的安裝工程為4-5個月,距今已使用了3年,期間沒有大型維修。機器配合 IoT 技術可預測機器潛在故障。(SustainE)
抽濕機從根源解決問題 縮短檢查時間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Patrick)補充,因鞍座是橋塔最受力的地方,所以不像橋的其它位置,能透過在外層包纏一層鋼絲作保護,否則鞍座就會壓在橋塔上:「雖然有防鏽塗層作保護,但青馬大橋是鋼絲一條搭一條織出來,所以很難去補裡面的防銹層。最穩定還是控制空氣濕度,只要濕度夠低就不會有鏽蝕現象出現,比間接塗層更有效。」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巴士的報記者攝
青馬大橋。(旅發局)
在安裝了除濕系統前,工人只能為鞍座披上帆布,以減低鋼絲被鏽蝕的機率。每當進行檢查時,工人又需再掀起帆布,才可繼續進行防鏽工作。Patrick表示,現在有了除濕系統,檢查時間縮短了10%至20%,也因不再需要依賴人手檢查濕度,整體維護開支得以下降。不過他說為確保大橋安全運作,就算有機器也會定期派人到鞍座檢查,不會因此而減少巡查次數。
優化技術擴大應用範圍
因青馬大橋的成功,Dennis期望可以能優化技術,並應用在更多項目上:「我們有些智能化的決定,但需要先收集數據,要有足夠的數據。因為大數據需要長時間。通過大數據,我們不排除之後有人工智能的方案。最重要我們要有天氣變化、機組運作的pattern(模式),從而組成最優化、最節能的方法。」
除濕機器能收集如溫度、濕度、機器運行時間及用電量等數據,再通過IoT物聯網系統傳輸到控制室。(SustainE)
期待與更多本地科企合作
SustainE成立於2009年,主要業務圍繞節能及減排,其熱泵和HVAC(暖通空調)產品在建築、商業,甚至在本地大學實驗室中得到廣泛應用。科研工作多在科學園園區總部進行,而設備則在佛山的全資廠進行生產。
SustainE在「熱泵」和「HVAC」領域受香港政府創新科技處(ITC)授予指定本地研究機構(DLRI)的地位。(SustainE)
SustainE的熱泵可應用於游泳池,該產品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SustainE)
以往一直專注在傳統除濕工作,青馬大橋是SustainE入園後首個新技術項目,Patrick亦期望日後能有更多機會與本地公司合作:「外國公司始終在合作上、溝通上需要更多時間;本地公司對我們的支持更好、更快,所以我們可以多點與本地公司合作。」
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左)及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右)。巴士的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