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愛爾蘭揭新古跡 工人竟「徒手把玩」古人遺骸!不敬做法引當局速查

大視野

愛爾蘭揭新古跡 工人竟「徒手把玩」古人遺骸!不敬做法引當局速查
大視野

大視野

愛爾蘭揭新古跡 工人竟「徒手把玩」古人遺骸!不敬做法引當局速查

2024年06月18日 15:20 最後更新:16:25

愛爾蘭日前發現了新古跡,然而工人竟對用手把玩古人遺骸,還試圖搖動其牙齒,做法引發猛烈抨擊。

愛爾蘭日前發現新古跡

據《愛爾蘭獨立報》報導,來自愛爾蘭的一個考古團隊日前在都柏林郊區的巴利弗莫特(Ballyfermot)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許多中世紀早期的墓葬。然而,其中一位工人竟在考古現場用手指把玩古人遺骸,不敬做法引網友和當局抨擊。

工人竟用手把玩古人遺骸

然而,最近網上瘋傳一段令人震驚的影片,一名工人在考古的挖掘現場不僅觸碰了古人遺骸,甚至還用手指來回翻動其牙齒,這不僅對古人不敬,還可能導致文物損壞。

事件引發軒然大波

影片一經曝光隨即在網上發酵,瞬間引起了愛爾蘭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古蹟管理局等相關機構的關注,他們呼籲人們停止散布這段影片。而當地議員哈澤爾(Hazel De Nortúin)也發表聲明譴責工人的行為,認為這令人無法接受,呼籲大家要共同保護愛爾蘭的文化遺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該發現對巴利弗莫特地區意義非凡

據了解,最新的發現地起初是一個新酒店的選址,建築商在動工時偶然發現了古跡,而這具遺骸被認為是來自公元600年左右的兒童。這個發現對缺乏考古證據的巴利弗莫特地區來說意義非凡,可以讓當地居民了解更多過去的歷史。目前古蹟管理局已針對事件展開調查,並通報警方討論後續處理事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巴西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 可助研究三疊紀生物多樣性

2024年06月26日 12:20 最後更新:17:57

巴西近日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這一發現對於三疊紀中晚期偽鱷類(pseudosuchians)的多樣性研究具有關鍵意義。

巴西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巴西古生物學家穆勒(Rodrigo Müller)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巴西發現了這種古代掠食性爬行動物的化石,其年代約為2.37億年前的中晚三疊紀(Middle-Late Triassic)。這一發現填補了巴西在這一類型化石方面的知識空白。

巴西之前尚未發現這類化石

偽鱷類在三疊紀時期非常普遍,其中一些大型物種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小型偽鱷類,如優雅鱷屬(gracilisuchids),在食物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巴西之前尚未發現這類化石。

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部分骨骼

穆勒及其研究團隊在巴西聖瑪麗亞組(Santa Maria Formation)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部分骨骼,包括完整的頭骨、下頜、11節胸椎、一個骨盆和部分肢體。頭骨長度為14.4公分,具有細長的下頜和彎曲的尖牙,顯示出輕巧的骨骼結構,估計總長度不足1米。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巴西首次確認鱷屬物種

這一新物種以業餘古生物學家佩德羅·盧卡斯·波塞拉·奧雷利奧(Pedro Lucas Porcela Aurélio)的名字命名,稱為Parvosuchus aurelioi,意為「小鱷龍」。這是巴西首次確認的鱷屬物種,顯示了該地區在三疊紀時期偽鱷類的多樣性。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