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未來科學大獎下月揭曉獲獎者 科普活動多籮籮 捐贈人:鼓勵青少年投身科研 志向不只是醫生律師

博客文章

未來科學大獎下月揭曉獲獎者 科普活動多籮籮 捐贈人:鼓勵青少年投身科研 志向不只是醫生律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未來科學大獎下月揭曉獲獎者 科普活動多籮籮 捐贈人:鼓勵青少年投身科研 志向不只是醫生律師

2024年07月23日 18:17 最後更新:18:26

未來科學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行,將於8月16日公布獲獎者,11月3日頒獎。2024年度的主題為「年度科學盛事,啟廸未來之光」,除頒獎禮外,還將舉行科學峰會、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等交流活動。

未來科學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行,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左)、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代表王強(右)介紹今屆亮點。

未來科學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行,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左)、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代表王強(右)介紹今屆亮點。

捐贈人代表、天使投資機構「真格基金」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王強介紹,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正是國家倡議的創新體系、產業升級以及科學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這些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有助配合新質生產力的倡議,推動產業發展,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王強表示,大會希望推動科學家成為青少年的榜樣,鼓勵他們投身科研。

王強表示,大會希望推動科學家成為青少年的榜樣,鼓勵他們投身科研。

王強表示,希望透過活動讓科學家成為青少年榜樣,感染他們,給他們更多人生選擇。他笑言,希望以後的DSE狀元不要只是想做醫生、律師,當每月賺一球的「月球人」,而是能夠看到科學研究的前景,發現投身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有更大的成就,機會處處。「年輕人要敢闖,香港不僅背靠內地,亦面向全世界,是非常全球化的。」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

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表示,大獎周活動在港舉行,不僅可以讓世界認識大中華區、香港的科研實力,發揮影響力;亦希望搭建平台,促進全球科學交流與發展,凝聚全球科學家,並創造創科氛圍,同時讓年輕人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彰顯香港作為東西方科學社區橋樑的重要角色。從社會層面來看,任詠華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科學打好基礎,提升各界科創素養。

她介紹,2023大獎周活動反應理想,去年除了逾2,000人親身參與大獎周各場活動,全球共超過1,100萬人觀看大獎周活動的網上直播或轉播,單是科學峰會已有746萬人次在網上觀看。

據介紹,今年大會將進一步加強青年科學家參與,邀請「rising star」和資深科學家同場,相關安排對青年科學家是好大鼓舞。科技論壇及亞洲青年科學家會議作為大獎周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區內的青年科學家搭建交流平台,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其中一位講者為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Benjamin List.

科普是大會另一重頭戲,2024未來科學大獎會舉辦青少年科普為主題的活動,提高年輕人對科學的認知及興趣,包括於科學館舉行的大獎展覽以及「科學點燃青春—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座談會,由大師級教授及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擔任嘉賓講者,包括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和莫毅明,其中盧煜明將在香港太空館同青少年一齊睇星星,分享成為科學家的經歷。

據悉,大獎展覽是首次開設,為期一個月(10月4日至11月4日),當中會重點介紹5個香港本地獲獎者,還會有互動展品等,相當得意。Sebastian聽聞,大獎周還計劃邀請今屆DSE數學9歲小天才和獲獎人對話。

未來科學大獎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於2016年,是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希望通過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激發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事業。

未來科學大獎被國際科學雜誌《Nature》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設有「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今年的大獎周活動被列為特區政府年度盛事。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分秒必爭的緊急情境下,警方的能力與決心往往成為生死之間的橋樑。最新一期《警聲》深入報道了一則故事,故事主角是駐守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的探員楊熾強(外號「阿波」)及同袍,他們在今年五月發生的一宗企圖自殺案件中,憑藉過人的洞察力與職業素養,在緊要關頭挽救了一條生命。

駐守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的探員「阿波」楊熾強。

駐守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的探員「阿波」楊熾強。

阿波憶述,事發當天約傍晚六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進入觀塘警署報案室,面無表情地向當值人員拋下一句:「麻煩你轉告楊Sir,不用再查我的案件了,稍後我會去燒炭。」警員感到莫名其妙之際,男子已轉身離去,並迅即失去蹤影。

由於當時男子神志清醒且語氣嚴肅,報案室人員意識到事態嚴重,翻查記錄後,找上正當值亦是姓楊的阿波。他憑良好的記憶力,從閉路電視錄影片段中,認出事主是他於八個月前接見過的盜竊案受害人,其公司被員工「穿櫃桶底」,因而損失近百萬元。

儘管已掌握聲稱尋死男子的身分,但要找出他身處何方卻是一大難題,且要分秒必爭。阿波與同袍遂第一時間趕往男子的報住地址,惟一直拍門皆無人回應。他於是透過管理處,嘗試聯絡與男子同住的家人,但未能找到。此時屋內傳來一絲微弱聲音,「我們相信有人在內,由於情況危急,唯有當機立斷,準備破門入屋。」

阿波憶述事發當日經過。

阿波憶述事發當日經過。

就在此際,男子的家人恰好回到,開門後發現他果然在房間內燒炭自殺,經送院救治後撿回一命。男子事後透露,他的公司於盜竊案後倒閉,加上事發當天因金錢問題與家人爭執,萬念俱灰,一時意氣下決定自尋短見。當他途經觀塘警署時,突然想起其案件仍在調查中,於是進入報案室向警察交代一聲,想不到因此獲救。阿波和同僚前後用了約一小時成功救人,他坦言:「當時最擔心因為來遲一步,令一條寶貴生命白白流走,幸好有個正面結局。」

阿波認為這宗特殊事件可以圓滿解決,有賴與報案室同袍通力合作,「大家都克盡己任,跟進到底,否則已經演變成悲劇!這次成功救人,也正好體現警隊『忠誠勇毅 心繫社會』的專業精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