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防博物館改設成立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本月初開放以來,錄得大約4千人次參觀,館方目標每年約有15萬人次參觀。
博物館正舉辦首個抗戰專題展覽,以東江縱隊深港抗戰為主題,展示多幅歷史照片及珍貴文物,包括日軍用過的手槍、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用過的布袋及毛氈、由老戰士借出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等。
點擊看圖輯
展覽展出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用過的毛氈。(陳嘉成攝)
當年游擊隊用過的武器及隨身物品,包括日軍二六式左輪手槍。(陳嘉成攝)
抗戰專題展覽展示多幅昔日東江縱隊深港抗戰歷史照片。(陳嘉成攝)
展品亦包括由原東江縱隊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借出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等。(陳嘉成攝)
圖示為1944年10月21日出版的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複製品)。(陳嘉成攝)
展品包括漫畫家丁聰創作的《東江百日雜憶》(亦稱《東江縱隊一百天》)漫畫圖片。(陳嘉成攝)
會場設有專區播放6名老戰士的口述歷史,講述抗戰經歷及感受,包括原東江縱隊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她當年未夠10歲,已於大部隊中擔任護理員。林珍憶述,當時有兩名隊員因拆地雷導致失明,眼見他們無法復原,感到傷心,但對方反而鼓勵她,那份勇氣及堅毅意志,令她深受影響。
有參觀者認為,不少年輕人不認識抗戰歷史,能夠口傳歷史的人愈來愈少,相信展覽可讓大家了解到那一代人的艱辛,明白幸福並非必然。
今次展覽由香港與深圳合辦。策展人、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張銳森表示,當年參與抗戰的游擊隊成員,大部分年紀輕,抱有保衛國家的精神,希望透過今次展覽可提升香港年輕人的國民身份認同。
館方會推出一系列公眾活動,並展開為期約一年的抗戰文物徵集行動,鼓勵市民捐贈與抗戰及東江縱隊相關物件等。
展覽展出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用過的毛氈。(陳嘉成攝)
當年游擊隊用過的武器及隨身物品,包括日軍二六式左輪手槍。(陳嘉成攝)
抗戰專題展覽展示多幅昔日東江縱隊深港抗戰歷史照片。(陳嘉成攝)
展品亦包括由原東江縱隊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借出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等。(陳嘉成攝)
圖示為1944年10月21日出版的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複製品)。(陳嘉成攝)
展品包括漫畫家丁聰創作的《東江百日雜憶》(亦稱《東江縱隊一百天》)漫畫圖片。(陳嘉成攝)
發展局提出修訂《建築物條例》,建議放寬對圍封露台的規管。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現時已經圍封的露台,理論上需要執管,但修例生效之後,只要並非最新的環保露台,一些屬於小型僭建物的圍封露台,經專業人士檢查確定安全後可以保留;至於一些出伸外牆的旗杆,只要不大於某個尺寸,亦可以納入小型工程範圍。
甯漢豪出席一個電視台節目時又說,現時未有遵辦的清拆令個約有3萬6000個,當中大約1萬宗屬於小型僭建,相信日後經審核或可保留,每宗覆核費平均數千元,當局會設有三年寬限期讓市民找專業人士檢查。
至於嚴重僭建,甯漢豪表示,修例後不可再以不知情或僭建物是前業主留下作為辯護理由而獲得免責,呼籲市民買樓時要看清楚,如果修例通過後若干時間,例如數個月後,僭建物仍然存在,現任業主或會被控告。她又以「紅山半島」的潛建個案為例,指新法例生效之後,如果當局要求涉及潛建的業主會面,業主連會面都不肯就可能會有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