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故宮博物院軍人書畫家走遍大江南北 工作逾70年從廢紙堆救回無數國寶

兩岸

故宮博物院軍人書畫家走遍大江南北 工作逾70年從廢紙堆救回無數國寶
兩岸

兩岸

故宮博物院軍人書畫家走遍大江南北 工作逾70年從廢紙堆救回無數國寶

2024年10月10日 10:20 最後更新:17:28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臣彬工作逾70年,幾乎走遍全國各地,從廢紙堆裡成功救回無數國寶文物。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脫下軍裝成為文物工作者 加入書畫庫近20年成為鑒寶專家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1952年,剛參軍一年的楊臣彬在被調入故宮博物院工作,雖然不能再穿上軍裝,但他並沒有感到失落,「國家需要人保護,文物也需要有人保護、管理。」初到故宮的楊臣彬成為一名講解員,這段經歷讓他系統瞭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加快了他從軍人向文物工作者的轉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不久後,楊臣彬被調到陳列部,負責各類文物陳列,乾隆最鍾愛的書房三希堂,正是在他的手中恢復原狀。因為從小喜歡畫畫,1959年,楊臣彬進入書畫庫,每日與珍貴藏品相處,熟諳館藏各時代書畫及作品的風格面貌,一待就是近20年,成為一名書畫鑒定專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靠鑒別字畫得到賞識 離開庫房跟隨師父外出考察

1959年,故宮組建了專門委員會為古書畫定級,成員包括唐蘭、徐邦達、啟功和謝稚柳等。當時,楊臣彬負責拿字畫給幾位先生進行鑒別定級,這就像是幾位導師共同教授他書畫鑒定。三年的共事,也讓楊臣彬得到了著名書畫鑒定家徐邦達的認可。1977年,在故宮舉行拜師儀式後,楊臣彬正式成為徐邦達的入室弟子,自此離開庫房,跟隨師父外出考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從廢紙堆中搶救眾多國寶

當時民眾並沒有太多國寶的概念,很多人手裡雖然都有一些文物,但大都當做廢品廢紙處理,賣給垃圾回收站。在徐邦達的帶領下,楊臣彬等人從廢紙堆中搶救出來了眾多國寶,其中就包括懷素的《食魚帖》、北宋畫家郭熙的畫作等。歷時八年,楊臣彬跟著徐邦達幾乎跑遍了全國博物館,逐漸具備了較強的書畫鑒定能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次獨立鑒定令其成功出師 為各文物單位鑒別作品

真正讓楊臣彬聲名鵲起的,是他的一次獨立鑒定。一對年輕夫婦拿著元代大家吳鎮的《蒼松小山》來到故宮,經楊臣彬鑒定是真跡,但其他大專家卻對此表示質疑,楊臣彬便將庫存吳鎮真跡一一取出核對,再次確定為真跡。等到在外出差的徐邦達回來後,也確認是真跡。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自成功鑒定《蒼松小山》後,楊臣彬開始獨立鑒定,為故宮博物院、公安部、陝西省文物局等文物單位,鑒定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大量書畫,發現了眾多有珍貴藝術價值的作品。楊臣彬在鑒定工作中始終堅守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他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清鑒齋」,意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地鑒定、清清白白地做事。

往下看更多文章

12歲女以色列拾獲3500年歷史埃及聖甲蟲護身符

2024年12月10日 11:20 最後更新:12:29

以色列中部霍德夏沙隆(Hod Hasharon)附近,1名12歲女孩在與家人散步時,意外發現1枚擁有3500年歷史的埃及聖甲蟲護身符,刻有蠍子圖案。這枚文物來自古埃及新王國時期,見證了當時埃及帝國的鼎盛與其對地區文化的深遠影響。

拾獲後通報以色列文物局

《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報導,根據以色列文物局(IAA)的聲明,菲爾施泰納(Dafna Filshteiner)當時正在尋找豬刺與鵝卵石時,意外發現這枚「有趣的石頭」。她的母親起初認為那只是普通石頭或珠子,但菲爾施泰納堅信石頭上的裝飾不同尋常。經上網查詢後,他們發現這可能是珍貴文物,隨即依照以色列法律通報IAA。

護身符以石頭雕刻而成,形似甲蟲,表面刻有2隻蠍子圖案。(圖片來源:以色列文物局)

護身符以石頭雕刻而成,形似甲蟲,表面刻有2隻蠍子圖案。(圖片來源:以色列文物局)

表面刻有2蠍子圖案 象徵埃及新王國宗教與文化意涵

這枚護身符以石頭雕刻而成,形似甲蟲,表面刻有2隻蠍子圖案。專家估計它約有3500年歷史,象徵埃及新王國的宗教與文化意涵。當時埃及版圖涵蓋今日的以色列、黎巴嫩和敘利亞,聖甲蟲常被視為新生與創造的象徵,有時也用作印章。IAA表示,這枚護身符證明了埃及對該地區的文化影響力。

護身符上蠍子象徵埃及孕婦守護神

IAA考古學家帕茲博士(Dr. Yitzhak Paz)檢視後指出,護身符上的蠍子象徵埃及女神塞爾凱特(Serket),她是孕婦的守護神。護身符上另有「nefer」符號,意為「好」或「被選中」,以及類似皇家權杖的符號。他解釋,雖然護身符具有典型埃及風格,其分佈範圍卻遠超埃及國界。由於護身符是在地表發現,其具體背景難以確定,可能是重要人物遺落或刻意埋藏的。

有助了解特爾卡納地區歷史意義

護身符發現地點靠近特爾卡納(Tel Qana)考古遺址,該遺址有多層聚落遺跡,最早可追溯至青銅時代早期。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達根博士(Dr. Amit Dagan)與IAA的達揚博士(Dr. Ayelet Dayan)正於該遺址進行挖掘。他們表示,這次發現為特爾卡納受埃及文化影響的研究提供新線索,特別是護身符獨特的圖案與該遺址出土的其他相似文物,為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意義帶來更多啟發。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