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愈見頻繁,有可能對電力系統帶來挑戰。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近年除了提升應對惡劣天氣的抵禦措施,亦添置多部流動發電機,以加強應變事故的能力。
超強颱風、世紀暴雨等極端天氣帶來難以預計的突發情況,樹木倒塌、水浸和山泥傾瀉等情況均可能對電力系統造成影響。面對這些緊急情況,工程人員就有可能需要出動流動發電機為客戶提供臨時電力。
黑雨襲港 流動發電機出動
2023年9月,受颱風「海葵」影響,世紀暴雨襲港,「黑雨」持續逾16小時,大埔有屋苑的客戶電力設備受水浸影響,電力供應中斷,中華電力高級運行經理(北區)陳偉倫立即與團隊到現場評估情況。
經過實地評估後,他們確認因現場環境限制,短時間內未能恢復電力供應,於是便與管理處商量復電安排,將流動發電機駛入屋苑,先為住戶提供臨時電力,再進行維修工作。
評估現場環境 採取最有效復電方案
陳偉倫表示,若有突發電力事故,緊急服務組的工程人員會視乎交通、距離等現場情況,評估各種復電方法,以最有效的方案盡快為客戶恢復電力。流動發電機不是唯一選項,不過即使最後未必派上用場,也會考慮安排流動發電機於附近「待命」。
他又強調,在搶修及復電過程中,最重要是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包括村長、居民、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公司、區議員等。
陳偉倫表示,復電過程有時候需要在現場鋪設臨時電纜,或尋找合適位置停泊流動發電機,因此需要與各方協調。此外,維修人員會了解客戶的特別需要,盡力提供協助,「需要一齊想出解決方案,大家都是想盡快復電。」
陳偉倫憶述,一次惡劣天氣引致架空電纜受損,同事巡查發現後立即處理。過程中有村民問工程人員為何先維修電纜,而非用流動發電機為他們臨時供電。「我們會衡量哪種復電方法所需時間最短,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盡快恢復供電。」他說。
陳偉倫補充,能否使用流動發電機要視乎現場環境。工程人員須到現場勘察,確保流動發電機運作時有足夠安全距離,通風位置沒有任何遮擋,並確保附近沒有易燃物品。此外,團隊還要盡快與物業管理人員協調,跟大廈電工互相配合安裝及接駁裝置。
引入新科技 無人機巡查架空電纜
另外,為應對惡劣天氣和其他外在環境的挑戰,中電亦採用更多新科技器材,提高維修及檢查的效率。中電早在2018年便使用航拍技術,檢查戶外供電設施,如輸電塔及架空電纜,彌補直升機巡視未能覆蓋的位置。2021 年,中電更開始採用無人機延伸視線操作,增加無人機操作距離,提升架空天線巡查的效率。未來,中電還會添置新款流動發電機,令復電工作安排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