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00後」女演員李庚希憑《我們一起搖太陽》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的導演兼編劇韓延獲得最佳編劇獎,著實為他們高興,因為《我們一起搖太陽》,的確是一部感人的好電影。
我先要坦白一下,我既不喜歡看愛情片,也很怕看絕症片,而《我們一起搖太陽》卻正正是一部講絕症的愛情片。這部電影是根據紀實報道文章《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動情的永恆約定》改編,講述兩個身患重病年輕人的故事。
「00後」女演員李庚希(右)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女主角凌敏是一個在等待換腎的腎病患者,要不斷洗腎,生活太過痛苦難耐,一時激動就拍了一條短片,放到一個癌症病人的群組內,凌敏在短片中聲稱,只要有癌症病人願意和她結婚,她就可以為未來的丈夫來一個「生命接力」的約定,未來丈夫去世之後,凌敏可以得到換腎,而她就承諾照顧未來丈夫的雙親。
凌敏因為生活的挫折,一時衝動拍了這條求親短片,但放上網後1分鐘就感到後悔,秒速刪片,但結果還是被腦瘤患者呂途看到了,這個故事就是圍繞著呂途想和凌敏結婚而展開。
由於不想劇透,電影故事就講到這裏,未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建議他們網上重溫。電影感人至深,亦再次驗證了一個我經常激勵自己的人生道理:「我們最幸福」。我們是健康正常的人,根本不知道要洗腎的腎病病人和患腦癌垂死病人的苦楚。當我們還在埋怨生活艱難時,其實我們已經最幸福了。見到如此不幸的年青人不斷掙扎求存,譜寫出一段充滿愛和力量的故事,人生還是充滿希望。
《我們一起搖太陽》在商業上不算太成功,在今年春節假期上畫,很快就撤檔。在4月再排片上畫,最後在全球收穫2.8億的票房,這個數字在內地來說並不算高,所以這部戲是一部高口碑而票房一般的電影。
片名《我們一起搖太陽》,表面看是一個連文法都講不通的句語,但是原來另有深意。天陰時大人對小孩子說,陰天是太陽睡著了,我們搖一搖太陽將他搖醒吧。這代表著我們可以透過自身的力量,改變未來。
電影緣起的紀實文章《最功利的婚姻,最動情的永恆約定》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寫而成,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最終都離世,亦都觸發了導演韓延執導這部電影。
我看完電影首先想到的是,雖然我早已經簽了器官捐贈卡,但還要提醒家人要幫我履行這個承諾,亦希望有千千萬萬的人,加入器官捐贈者的行列,幫助有需要的病人。
之後再想到的是,香港導演杜琪峯接受英國BBC的訪問。他說想拍的《黑社會》第3集。但現在他和香港都失去了靈魂,因為沒有了人權和自由,所以很難拍出好電影。
老實說,香港已經靠黑社會電影和警匪片,吃了30年的老本,這種行為就如美國濫發債券吃老本一樣,總會有吃光老本的一天。我不會因為看不到《黑社會》第3集而感到任何遺憾,卻為香港不能拍多些好像《我們一起搖太陽》的正能量電影感到可惜。上了年紀的人,特別需要接受,現在已經是「00後」的世界,不要活在過去。
再之後想到的是,我們也要一起搖太陽。去年美國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拜登政府濫用主辦方的身份,諸多阻撓,最後被美方無理制裁的特首李家超沒有參會。到今年秘魯主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特首李家超出席,大合照時站上前排,在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左手一方一起留影。未來中美還有10、20年的鬥爭,我們要抱緊信念,堅持對抗無理打壓,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盧永雄
中美關稅戰第一階段落幕,出人意表地以大降稅率收場。未來中美會進一步達成全面協議,抑或會舊病復發再開打貿易戰,引來各方關注。
第一,壞的結局。中美以極高速度在兩天會談內達成協議,這份協議既是特朗普極想得到的協議,亦都是令他顏面盡失的協議。回想當天,特朗普在4月2日提出再加中國34%對等關稅之後,中國馬上報復,特朗普當時放話,指「中國報復關稅是一個錯誤,後果將承受不起」,更聲言「中國恐慌了、玩錯了」。特朗普大有將中國如螞蟻一樣踩死的氣勢。
不過一個多月後,就來一個反高潮,證明中國當天強硬地實施報復關稅,不止不是錯誤、而是一記妙招。特朗普如今拿著一個他不想宣揚的中美協議,馬上就轉話題,一方面說要壓低進口藥品的價格,說美國人吃的藥最多可以減價80%;另一面就將矛頭指向歐盟,說「歐盟比中國更加糟糕,對美國非常不公」,預期「歐盟在貿易問題上,會向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因爲美國掌握所有的牌」。
從特朗普不願意講太多中美協議的態度,可以推想出他隨時會推翻協議。有人就認爲,他捱過了6月美國發債5.8萬億美元的高峰,隨時就會反枱,重新和中國開打關稅戰。
第二,好的結局。從好的一面想,中美重回談判的軌道,有機會達成全面協議。美國對中國徵收10%的對等關稅,這部份相信很難撤銷,這似乎是美國對全世界加對等關稅的底線,但是在4月2日之前實施的20%所謂「芬太尼關稅」,就不是沒有鬆動的空間。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面,多次提及芬太尼,指中國派公安部副部長、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徐大彤一起出席會議,在貿易談判上很少見,形容是這次會議的亮點之一。貝森特指出,美方要求中國一如對付國內的毒販一般,嚴懲芬太尼出口商。貝森特更加說,如果跟北京就芬太尼危機進行很好的溝通,「我們或許拿掉一定數量的芬太尼關稅」。
美國不斷以芬太尼作爲第一波加中國20%關稅的理由,但中國一早看穿這是美國一個加稅的借口。在芬太尼問題上,中國有完全配合美國的空間,所以問題反而不是在於中方,而是在於美方有什麼其他動機,減低這20%的所謂「芬太尼稅」。
中國現在還有兩張牌握在手,第一是稀土管制,雖然中美協議指明會取消4月2日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而中國對7種中重稀土管控是在4月2日之後實施的。不過內地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還在繼續」。看來稀土管控不屬於「非關稅反制措施」,因爲這是面向全球的常規內部管理措施,就好像美國的芯片管制一樣,也不屬於關稅措施,所以也不在此次談判取消之列。中國保留稀土出口管制,就是握着美國軍工制造業的咽喉。
中國的第二張牌,就是對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的關稅。反華者大肆吹噓,指最後兩國關稅降下來,美國仍是在收中國30%的關稅,中國只是收到美國10%的關稅,這些講法完全無視中國除了收10%對美關稅之外,還會對一系列的石油、 天然氣和美國農產品加徵10至15%的關稅,如果加上另外中國收的10%對等關稅,美國的能源和農產品,賣去中國是加徵20至25%的關稅。能源和農產品的可替代性高,加25%的關稅的話,就沒有市場。反而中國輸美的產品替代性較低,加30%關稅後進口商品可能還有市場。
這樣問題就來了,美國一直想借加關稅,來減低貿易赤字。但是中國就會對美國說,第一,美國最高價值的高價芯片和先進制程的芯片製造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美國都禁止輸往中國。與此同時,農產品和能源又鎖死在中國仍然保留的附加關稅之上,中國即使想每年增加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貨,試問有什麼美國貨可以買呢?
所以正路的推論是,美國再取消20%的「芬太尼關稅」,並且放寬對中國的芯片銷售限制,中國就取消10至15%的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的關稅,中國才有可能大幅增購美國產品,縮窄貿赤。從這個意義而言,美國是有相當大的誘因,希望和中國談出全面的協議,進一步削減對中國的20%關稅。
特朗普非常善變,對中美關係的前景絕對不能過份樂觀。美國中情局局長在5月1日發布視頻,說要全球招聘中國公民作爲中情局的間諜,當時仍然稱中共是美國歷史上,更有能力成爲「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但是在中美談判之際,本來相當反華的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突然稱中國為「Partner」(夥伴)。美國變臉之快,令人驚訝,所以我們對未來也只能審慎樂觀。
我略略傾向樂觀的一方,因爲特朗普如果有牌可打,這個週末就不會和中國達成大幅減稅的貿易協議。特朗普沒有牌可打,在90日之後仍然是光棍一條,看不到他有和中國全面反枱的能力。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