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及溫洲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同成功開發了一種以血液為基礎的嶄新非侵入性早期診斷代謝性脂肪肝炎模型,有望可轉化至臨床應用,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及具成本效益的診斷工具。
研究詳情已刊登於著名醫學期刊《Cell Metabolism》。
中大醫學院表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簡稱「代謝性脂肪肝」),原稱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影響全球25-30%的人口,是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在本港,約27%的成年人口患有此疾病。
CUHK Medicine FB
代謝性脂肪肝通常無明顯病徵,可惡化為脂肪性肝炎(MASH)、肝硬化,甚至肝癌。故此,有需要及早識別高風險群組,使病人能及早接受治療。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肝活檢)是目前診斷脂肪性肝炎的「黃金標準」,但檢查具創傷性,會對病人帶來潛在風險,加上費用昂貴,令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于君教授表示:「這個創新的早期診斷模型是基於我們在前期MASH患者樣本結合動物研究發現的可以識別MASH的相關因子,能準確識別MASLD和MASH患者,並可評估MASH的改善情況和治療效果。其診斷效能在亞洲及美洲的三個獨立隊列中得到了驗證。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並正在開發診斷試劑盒。」研究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亦表示:「這項發現將有助減少不必要的肝活檢程序,以便及早發現和介入,從而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從四個獨立隊列研究中,收集了700個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及美國的血清樣本。研究前期透過分析健康對照、MASLD和MASH組的臨床診斷數據,利用結果所得的6種蛋白和17種臨床變數作檢測並結合隨機森林算法和單因素邏輯回歸方法進行篩選,成功建立起一個包含2種血清蛋白生物標誌物(CK-18, CXCL10)和身體體重指數(BMI)的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模型N3-MASH。研究第一作者、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張翔解釋:「此模型能準確識別出MASLD患者, AUROC達0.954,數值(由0至1)越高代表模型表現能力越好。在MASLD患者中,N3-MASH模型能夠識別MASH患者,AUROC為0.823,靈敏度、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分別可達62.9%、90%及88.6%。這些發現有助於早期識別MASH患者,從而使他們提前接受密切跟進和適當干預。」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國家知名領先醫藥企業中國生物製藥旗下核心企業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在今天簽署首份合作框架協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揮雙方在醫學科研及臨床應用的優勢,加速兩地創新生物醫藥研究成果轉化,令病人更快獲得先進診療,打造香港成為創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
根據是次協議,中大醫學院與正大天晴將推動多個合作及促進科研活動,包括:
(一)在香港及亞洲地區執行新藥第一期至第三期臨床試驗
(二)探討以授權合約或投資初創企業等形式把中大擁有的藥械發明商業化
(三)共同設立研究資助基金
(四)設立人才聯合培養專案,促進中大醫學院學生和正大天晴研發人員進行雙向交流和學習
(五)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
(前排左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及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與正大天晴董事長謝承潤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以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排左起)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外務)陳君賜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鄭翔玲以及正大天晴副總裁陳輝見證簽署儀式。
加快「引進來、走出去」步伐 促進全球醫療健康發展
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表示:「中大是世界一流學府,匯聚世界級生物醫藥專家,一直領導全球多項醫療創科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次合作充分展現中大高度國際化、高水平醫療專業和科研的獨特優勢,與國家先進生物醫藥技術企業聯手開展研發轉化,推動臨床試驗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我期望是次合作鼓勵更多海內外知名企業與中大攜手共贏,向亞洲以至全球分享國家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實現『引進來、走出去』的願景,為全球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鄭翔玲對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以及中大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並對雙方未來的研發創新充滿信心與期待:「香港始終是一個充滿機遇與無限可能的地方,中國生物製藥、正大天晴在這裡一定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雙方合作必將碩果累累。正大天晴將以此次簽約為新的起點,不斷學習國際先進的醫藥管理經驗和研發理念,努力將優勢產品和技術惠及香港乃至全球更多的患者。」
中大醫學院與正大天晴攜手合作,冀開創「產學研」新格局,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上中下游,從而為全球醫療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兩地優勢互補共創「產學研」新格局
是次合作框架協議為期五年,全面涵蓋創新科技發展的上中下游。上游方面,雙方共同設立研究資助基金,為中大醫學院開展基礎科研提供資金;中游方面,雙方將在香港及亞洲地區合作開展新藥第一期至第三期臨床試驗,由中大醫學院執行;下游方面,雙方探討以授權合約或投資初創企業等形式把中大擁有的藥械發明商業化。是次合作亦著重培訓創科人才,中大醫學院的學生可以在正大天晴的實驗室或研發部門進行實習,接觸實際的藥物研發和生產過程;正大天晴的高級管理專才也可以到中大醫學院接受培訓或參與研究專案。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表示:「中大醫學院在學術及臨床研究領域享譽國際。在最新公布的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大醫學院的『臨床醫學』位列全球第14位,連續兩屆成為亞洲之冠,更是50強中唯一位於亞洲的醫學院。我們擁有超過40年臨床研究經驗,臨床研究數據獲全球醫藥機構及科研團隊認受,促成多種新藥成功在國內及全球多國註冊使用。是次合作標誌著國際頂尖醫學院與國內領先創新型醫藥集團的深度合作,將我們領先的臨床試驗能力與國內一流新藥研發資源相結合,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期望不但可讓病患更快獲得創新醫藥的治療,更有助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中國生物製藥首席執行長兼正大天晴董事長謝承潤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特別是中大醫學院的臨床醫學、護理學排名全球靠前。中大醫學院與正大天晴的牽手,是科研與產業界的強強聯合。當前,香港特區全方位強化醫療系統創新能力,推出“1+”新藥審批機制等措施,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更高水準發展帶來充足的動力。中大醫學院與正大天晴的合作涉及新藥研發、臨床試驗、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對於香港與內地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有著重要的示範意義。希望雙方團隊深度對接合作,創造出更多的原創新藥、好藥,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