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兩國政府今天就徵收關稅問題舉行磋商。特朗普突然現身其中,震驚了日本。這個故事的背後交織著日本40年來的屈辱,我們從一隻紙摺的飛機說起。
列根時代有位年青才俊,35歲擔任美國副貿易代表,他名叫萊特希澤,專攻貿易訴訟。作為稅收和貿易談判方面的「老手」,最重要一役是參與1985年的《廣場協議》。萊特希澤當年帶領美國貿易代表團與日本談判,等到日方代表發言時,他無聊起來玩手機,玩到把整部手機拆開來玩,擺出極其輕蔑的態度,恍惚在說︰「別逗了,我的日本朋友,你真以為可以美國談判、交換條件嗎!」這還不夠,他失驚無神將美方的談判清單撕開幾頁,順手摺出一隻紙飛機扔向對方,立刻令全場起哄。
萊特希澤玩的那套心理戰是有名堂的︰「君臨天下」。日本官員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打圓場,其實美國已決定一意孤行動用「301調查」干預手段,迫使日本與另外三個歐洲國家,德、法、英簽下「廣場協議」。結果,五國在外匯市場聯手拋售美元,美元大幅度貶值,日圓被迫大幅度升值,「財富開始向美國轉移,日本經濟就此一蹶不振」。日本人對萊特希澤又敬又畏,稱他為「導彈人」,從此一聽說萊特希澤,頭都大了。
其實,日本上下對美國早已經不再信任,事關美國國債年年升,毫無節制,也不知美國可以熬得幾年。《日經新聞》重提日本另一宗被美國屈辱的往事。1997年6月23日,時任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發表演講時表示︰「有時會被出售美國債券的衝動所驅使」,這是在回顧日本與美方在貿易談判中提出不合理要求之後發出的言論,暗示日本可以拋售美國債,橋本觸及了克林頓政府的逆鱗,財政部長魯賓周圍表示「如果出售,將視為宣戰」。
日本嚇一嚇,嚇出病來,1997年11月日本的金融機構接連破産,1998年6月克林頓訪華時與江澤民舉行會談,指出正陷於金融危機的日本稱為「亞洲的不穩定因素」。換言之,美國對這位落難盟友表現非常冷淡,甚至沒有絲毫憐憫之心。
注意,以上事件發生在美國還可以借助金融和軍事支撐霸權的歲月,如今的美國已經德不配位︰既不想捨棄霸權,又不欲放開利益,結果美國搖搖欲墜。特朗普每天新鮮出爐不同的點子,想忽悠全世界對美國言聽計從,千依百順。
特朗普坐下來跟日本代表談判,是日本的榮幸嗎?《日經》的評論是︰「這種在部長級會談中,國家首腦直接加入的罕見做法,反映出美方急於儘早取得成果的焦慮情緒。在拋售美股聲浪中,市場壓力正促使美方加快調整互徵關稅。」美方希望加快與日談判的背後,是擔心經濟衰退,同時帶來股市、貨幣、債券「三跌」的困境。市場傳言稱,美聯儲可能被迫出手應對危機。
我其實想說,日本多年來仁至義盡,忽然想起張學有《旺角卡門》那句經典對白︰跟啲咁嘅大佬….(下刪四字)。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