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用作姓氏的有九個-馬、牛、羊、狗、豬、雞、虎、龍、蛇,當中部分勁少遇見。今年雞年,要講的就是姓「雞」。在廣州佛山,就有一堆人姓雞,視為「佛山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由於姓氏獨得,尤其是年輕一代,一出外打工,外人一聽到這獨特姓氏而被人取笑,小朋友在學校常常被人改花名等等,所以當地有不少人家「父姓『雞』、子女姓『奚』」避免在社交生活上構成的種種不便。
據內地一名記者追蹤調查,廣西東興市聚居一批雞姓人家,這一眾多的雞姓人對自己姓氏來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名老人叫雞賢積,引述他伯父指老祖宗原本姓「奚」,廣東人,憑一身好武藝背井離鄉到廣西討活,到了東興後,老祖宗非常滿意環境背山面海,打算定居展開新生活,最終索性連姓也改為「雞」,子孫就沿襲下來。
另一名叫雞廷文的老人,也從父輩那裡了解的姓氏由來又有另一種說法,表示雞姓老祖宗是山東人,古時候逃避戰亂才跑到東興一帶,為了不讓戰爭時結下的仇家找到,便在「奚」的右邊加個「鳥」字變成「鷄」,推行簡體字後,不管是「雞」還是「鷄」,都簡化成「鸡」字。
到底雞姓由來是怎麼樣的,目前還沒有權威考據,而據一名對雞姓最有研究的「雞姓族長」雞旭昭,他曾考察過不少族內各村坡的古墓碑文,還到南寧市博物館查找史料,研究推斷,東興雞姓人最初其實姓奚,高始祖叫奚廷拱,原籍山東。
明朝永樂年間,為抵禦倭寇侵襲東南沿海,朝廷在各省徵集名將,奚廷拱以武舉出身應徵從軍。後來隨軍轉戰到廣西,奉命任南寧總戌。再後來因為朝廷政權更迭,退出官場的奚廷拱帶著子嗣到了南寧蘇圩一帶紮根謀生。
翻查史料,「雞」姓也有這個源頭:早在周代官名為「雞人」,後代就以此為氏。要數到史載的雞姓人物,明代有一位叫雞鳴時,是陝西苑馬寺監正;在西夏,「雞」是青唐族的姓氏;據有關資料提及,上海現在還有人姓雞。
這個「雞」姓相當罕見,經常鬧出笑話。住在廣西的雞姓人,會稱呼自己的愛人為「雞媽」,小朋友也喜歡這樣叫媽媽,不過對於年輕的小姑娘,他們都只叫作「妹」,因為如果將姓雞的姑娘叫作「雞妹」,就是極不尊重,與此相對的,還有雞姓的男子,不會被稱呼作「雞公」等等。
在這一班人當中,不少人都改為「奚」姓,皆因姓氏太獨特了,被人改花名的一定多,出到來做事,一有人聽見這個姓氏就被取笑。好像東興市橫隘村的雞雄超,膝下兩兒就不同姓,一個兒子去當兵的時候改姓奚,留在家裡務農的兒子姓雞。另一個村民雞賢林的兒子,也是因為外出讀書了才改姓奚。早年網絡上亦出現了一個帖,一名杯稱自己姓雞的人,問網民「孩子叫什麼好啊?」隨即引來不少網民「幫他一把」:「雞蛋」、「雞毛」、「雞肋」,還有「雞低批」(GDP),甚至「雞屁股」。
由於「雞性」太獨特,容易被人改名外,也有越來越多的雞姓人,了解自己姓氏來源後,索性改回老祖宗的奚姓,由於改名手繁瑣,雞姓人家索性將新生的孩子,幾乎都不再姓雞而是改為「奚」,按照這樣趨勢,很有可能再過幾十年,廣西東興雞姓的人家就「絕種」。
除了廣西以及上海,台灣也有人姓雞,在早年被傳媒報道轟動一時,他叫雞啟賢。據他指,祖父名叫雞廷昌,當年從軍隨國民黨到台灣。據他聽長輩提及姓氏由來,引述雞姓可能因「姬」姓筆誤而來;也有說祖先因得罪朝廷,需南遷隱姓避禍,見樹下雞群引發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