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智障成人住宿照顧服務一直供不應求,院舍宿位輪候時間長達近10年,當中不少已是孤兒或父母因年老而無能力照顧的智障成人。扶康會「扶康家庭」計劃正好填補這個缺口,給智障人士一個「家」,重拾家庭生活之餘,亦助他們透過社區接觸融入社會。計劃已連續12年獲馬會資助,紓緩機構的資金壓力,為智障朋友送上溫暖。
26歲的君榮患有輕度智障,其父母早在他19歲時先後離世,雖然日常生活需要協助和指導,但沒有親戚願意照顧他。在學校社工協助申請下,君榮於7年前入住扶康會位於觀塘的「扶康家庭」超瑩軒,方便他畢業後到觀塘技能訓練中心接受訓練。他在兩年多前完成訓練,便在觀塘創紀之城一間社企餐廳兼職洗碗,積極自力更生,由於工作地點不遠,他每天都會自行上下班,相當獨立。
曾入住智障成人院舍的君榮欣喜地說:「院舍收留一些嚴重智障或無法照顧自己的人,生活比較憂悶。在超瑩軒有家的感覺,又自由自在,有一班與我能力差不多的朋友一起說笑、一起玩,很開心!」
現時全港有三個「扶康家庭」,為孤兒或因父母年老而無力照顧的智障成人提供家庭生活,增加他們與社區的接觸,助他們融入社會。每個扶康家庭除了有智障家庭成員,還有「家姆」和「兄長」。 家姆負責智障家庭成員的起居飲食,照顧他們的身心健康;兄長則負責輔導及培育德行發展。由義工組成的「固定朋友」透過參與扶康家庭活動和探訪,與智障家庭成員建立長遠的友誼關係,達至傷健共融。
家姆湯麗芬在當值的日子,每天早上六時便起床,逐一為智障家庭成員量體溫和血壓,並會準備健康早餐,確保家庭成員能準時出門上班或上學。至下午各人下班、放學回到家,麗芬會為他們準備健康小食如水果等「醫肚」,陪伴他們看電視、玩小遊戲放鬆一下,有時則會做簡單運動。黃昏時份,麗芬就在廚房煲靚湯、炒炒拿手小菜,一家人吃晚飯。晚上,他們會聚在一起談談天,互吐心聲後便準時9時上床睡覺,維持有規律的健康家庭生活。
兒孫滿堂的麗芬坦言,雖然智障家庭成員由20出頭至60多歲都有,但都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孫兒來愛錫和照顧。「看他們需要甚麼,我會想想給他們甚麼是最好的。在溝通上,一定要像朋友一樣,有時要與他們鬥智,有時要與他們講愛,必須了解他們的性格。」她形容扶康家庭是自己第二個家,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當家姆最大得著是開心和愛,有時他們對我比兒子還要好,稱讚他們時會高興到飛起,甚至抱緊我,這樣我便很快樂。」麗芬甜絲絲地說。
扶康會創辦人方叔華神父表示,推展「扶康家庭」服務計劃的最大困難是尋求資金、找合適的物業,以及參與社區服務人士的支持。他指出,很高興「扶康家庭」自2005年起獲馬會「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資助,以解決資金問題。他期望未來在社區找到更多物業設立「扶康家庭」,將關愛家庭的照顧模式推廣給更多人,感染社區人士透過實際行動實踐傷健共融的精神,積極互相幫助。
較小型的慈善項目未必有足夠資源推展服務,在「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資助下的非政府機構會得到三年一期捐助,以穩定的財政推展及維持長遠服務,支援弱勢社群。
馬會於周五「同心同步同樂日」舉行了「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2017」的啟動,公布將撥捐逾1.17億元擴展新一年度的社區資助計劃。今年亦新增4間夥伴機構合作,令受惠夥伴機構增至65間,約110萬名市民能受惠。
香港賽馬會主席葉錫安亦表示,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支持機構提升能力,培訓、經驗分享及專業支援能助夥伴機構發展專長及加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