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水保持清潔人人都知道,但原來洗手還有另一層意義!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洗手能「清除」大腦舊想法,有助提升心理健康!
資料圖片
之前的研究已證明,清潔身體能對心理帶來正面影響,包括減輕不道德行為帶來的罪咎感,以及因失敗帶來的壞心情。試想想,有些人會選擇在發生「不潔行為」後洗澡,以洗去罪惡感。
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四項實驗,首先通過文字遊戲或簡短調查,將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目標﹔隨後要求受試者評估或實際使用濕紙巾。他們發現使用消毒紙巾的人,不太可能回顧先前確定的目標,也不太可能意識到先前目標的重要性﹔他們一般容易重新定位,並聚焦於之後訂立的目標上。
資料圖片
學者解釋,對於以保持健康為目標的人來說,使用濕紙巾會令人憂慮健康,他們更可能選擇巧克力棒,而並非高纖能量棒。他們相信,「清潔」更易影響追求短期目標。
資料圖片
目標與衛生習慣的關係,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索,不過洗手或許真的能讓人不再沉溺於追求舊有、無用的成果,轉向更新和更好的目標上。
活得健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衞生署自2010年起響應世界衞生組織的呼籲,於每年的5月5日推廣「手部衞生日」。一項網上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港人小便後不用潔手液洗手,更有八成受訪者不知 80%細菌由手傳播。
資料圖片
這項網上調查於今年3月以展開,訪問300名18至65歲香港市民,發現每兩個受訪者中就有一個於小便後不用潔手液洗手(57%),其中六成男士只會用水沖沖指尖或雙手,主要原因是「天氣或水太冷」、及「忘記/懶惰/洗手很費時/貪方便」等。有人亦表示曾聽聞其他指,「洗手會洗走好運」、「如廁時雙手沒有觸碰到下體」等理由不想洗手。
資料圖片
正所謂「病從口入」,調查亦發現多達八成受訪港人不知道80%細菌是由手傳播,致使他們徒手進食零食,甚至是藥物前,均不會先用潔手液洗手,變相「食藥變食菌」。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手部衞生是最有效防止疾病傳播的方法。呼籲市民保持手部衞生,當雙手有明顯污垢或被血液、體液沾污,應用梘液及清水洗手。如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可用含70-80%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介紹,正確洗手方法應五個步驟:
1.用水弄濕雙手
2.加入梘液,揉搓雙手最少20秒 (手掌 > 手背 > 指隙 > 指背 > 拇指 > 指尖 > 手腕) 勿忘
3.用水沖洗乾淨
4.用抹手紙抹乾雙手
5.再用抹手紙關上水龍頭
衞生防護中心官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