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上曾發生一場慘烈戰爭,明朝大軍雖然歷經數年征戰,並取得勝利,揚名海外,但自身損失慘重,甚至因此導致明朝衰亡。這場戰爭就是萬曆「壬辰倭亂」,也稱之為萬曆援朝戰爭,日本史稱為「文祿慶長之役」,那麼,這場牽涉到中國、日本以及朝鮮半島的戰爭,對明朝有多大影響?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在釜山登陸情形 (網上圖片)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在釜山登陸情形 (網上圖片)

16世紀末,綽號「猴子」的大名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發兵入侵朝鮮半島,再進一步征服明帝江,稱霸亞洲。僅僅一個月,朝鮮「三都守失,八道瓦解」,遂向明朝求援。明朝萬曆皇帝下詔派出軍隊,援助朝鮮。經過幾年戰爭,日本撤軍,明朝援軍取得勝利。

更多相片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在釜山登陸情形 (網上圖片)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在釜山登陸情形 (網上圖片)

豐臣秀吉畫像 (網上圖片)

豐臣秀吉畫像 (網上圖片)

《蔚山籠城圖》屏風 (局部),描繪日將加藤清正駐守蔚山倭城,阻擋朝明聯軍攻擊 (網上圖片)

《蔚山籠城圖》屏風 (局部),描繪日將加藤清正駐守蔚山倭城,阻擋朝明聯軍攻擊 (網上圖片)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圍城 (網上圖片)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圍城 (網上圖片)

豐臣秀吉畫像 (網上圖片)

豐臣秀吉畫像 (網上圖片)

明朝雖然獲勝,但視為一場「慘勝」。事實上,壬辰戰爭歷時七年,消耗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因這場戰爭,明朝國庫逐漸空虛,財政困難。明朝在「壬辰倭亂」中,到底花費多少,史書上說法不一,《明史》載:「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編年體史書《國榷》指:「約費餉銀五百八十三萬兩千餘金,又地畝米豆援兵等餉費三百餘萬金」。至於朝鮮方面也有記載,認為明朝「費幣八百萬」;至於明朝諸葛元聲的《兩朝平壤錄》記載,單單在邢玠第二次出兵朝鮮的四年間:「用餉銀八百萬兩,火藥,器械,馬匹不與焉。」

《蔚山籠城圖》屏風 (局部),描繪日將加藤清正駐守蔚山倭城,阻擋朝明聯軍攻擊 (網上圖片)

《蔚山籠城圖》屏風 (局部),描繪日將加藤清正駐守蔚山倭城,阻擋朝明聯軍攻擊 (網上圖片)

雖然這些文獻記載數目各異,毫無疑問的是,明朝在援助朝鮮過程中耗費巨大,當時明廷總年收入大約為白銀四百萬兩,粗略計算在七年的援朝戰爭中,明朝大約耗費了一年三個月到兩年的總年收入。故《明史》載,戰後,明朝大臣也上書說「朝鮮之役,百萬俱空。今所存者,止十餘萬」。

為了應對國家財政危機,明朝想出的辦法就是加稅。由於繳稅主體為百姓,他們也陷入水深火熱。加上也有官員搜刮民脂民膏,矛盾加深,隨之而來就是在江西、湖北、山東、江蘇、河南》浙江、河北的民變,鎮壓民變過程,又令明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國勢再進一步衰落。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圍城 (網上圖片)

朝鮮畫卷描繪日軍圍城 (網上圖片)

當壬辰戰爭爆發,明朝全國調兵遣將,由於遼東緊鄰朝鮮,所以明軍主力主要來自遼東。最終明朝軍隊付出沉重代價。據載,明朝第一次出兵七萬八千七百人,損耗兩萬五千人;第二次出兵十一萬七千人,損失五萬八千七百人。據了解,遼東地區的軍隊中,最著名的為遼東總兵李成梁訓練出來的遼東鐵騎,並在朝鮮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但隨著戰役上損失慘重,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也在面對遼東蒙古戰事時戰死,遼東鐵騎也逐步瓦解。明朝在連番戰事中損兵折將,削弱了在遼東地區的影響力,也為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崛起提供了機遇。

明朝與朝鮮都因這場戰爭衰落,此消彼長下,努爾哈赤趁機發展壯大。在萬曆援朝戰爭期間,努爾哈赤一方面對明朝表示恭順,甚至親自到北京朝貢,另一方面積極用兵,兼併周邊部落。後來努爾哈赤起兵伐明,最終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