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密友揭死前兩星期有異樣 盧凱彤似有千言萬語想講

娛圈事

密友揭死前兩星期有異樣  盧凱彤似有千言萬語想講
娛圈事

娛圈事

密友揭死前兩星期有異樣 盧凱彤似有千言萬語想講

2018年08月07日 20:50 最後更新:21:32

「呢兩個星期,佢經常喺跑馬地街頭遊蕩,漫無目的咁踱步,精神好恍惚、迷惘。」

盧凱彤(Ellen)前日於跑馬地寓所墮樓亡,終年32歲。自13年確診躁鬱症後,Ellen需停工治療,至15年小勝病魔復出樂壇,也以過來人身份呼籲各界關注情緒病患者。

最新一期《東周刊》提到Ellen自揭發病時的可怕經歷:「飲食失調、4日都唔瞓,個人好攰,但係hyper狀態,又有思覺失調,好想傷害自己,好想撼頭埋牆。一係喺屋企狂想音樂、畫畫,個人好暴躁。後來先證實係躁鬱症,搞咗9個月先搵啱藥食。」

盧凱彤多年來受情緒病困擾。(資料圖片)

盧凱彤多年來受情緒病困擾。(資料圖片)

小勝一仗的Ellen對外表現積極,身形變得消瘦的她上周如常開工,然而據密友形容,Ellen近來出現了一些狀況,例如:「經常失眠,整晚都瞓唔著。跟朋友見面時,似有千言萬語想講,但又好似冇辦法講出心事。瘦削到有啲變形,搞到衣不稱身。」

更嚴重是,「呢兩個星期,佢經常喺跑馬地街頭遊蕩,漫無目的咁踱步,精神好恍惚、迷惘。」

盧凱彤墮樓前一晚拍攝節目。(資料圖片)

盧凱彤墮樓前一晚拍攝節目。(資料圖片)

盧凱彤與愛貓蘇菲(資料圖片)

盧凱彤與愛貓蘇菲(資料圖片)

at17(ig圖片)

at17(ig圖片)

中大醫學院聯同大灣區10間醫院進行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子女患上情緒問題風險,高於非患者子女,他們在童年時出現問題的風險,亦是同齡非患者子女的2倍,且較易患上晝夜節律失調。

中大研究氖現,躁鬱症患者子女患上情緒問題的風險,高於非患者子女。 (示意圖)

中大研究氖現,躁鬱症患者子女患上情緒問題的風險,高於非患者子女。 (示意圖)

研究團隊招募了191名父母患有躁鬱症的子女,同時也招募202名非躁鬱症患者父母的202名子女作對照組,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患者的子女踏入12至18歲的青少年時期後,為同齡人士出現生理時鐘紊亂風險的4倍、社交焦慮風險的7.5倍。團隊指,有關發現有助了解高危群組的精神病理症狀演變情況。

團隊研究亦發現,躁鬱症病人的子女較易患上晝夜節律失調。研究顯示,躁鬱症子女夜間的退黑激素分泌不足,他們較非患者的分泌速度慢,以致入睡時間延遲。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表示,市民應該及早在青少年時期,鼓勵這類高危群組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模式,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有需要時應就焦慮和情緒症狀進行認知行為介入治療。

左起: 中大精神科學系博士畢業生封紅亮、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中大精神科學系名譽博士後研究員雷彬斌

左起: 中大精神科學系博士畢業生封紅亮、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中大精神科學系名譽博士後研究員雷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