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今天,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然而此前5天,消息已傳開。在8月10日,日本通過中立國瑞士、瑞典向同盟國乞降,表示願意接受《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在保留天皇制的條件下投降。

1945年8月10日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離開至遠處避難 (網上圖片)

1945年8月10日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離開至遠處避難 (網上圖片)

再早一點,在5月歐洲戰場德國戰敗,中國人就看到抗戰勝利曙光,但當時最樂觀估計,對日作戰還要打多一年。所以到了8月傳出投降的消息,對很多人來說也來得突然。8月10日晚6時左右,設在重慶的盟軍總部,收聽到東京發出的英語國際廣播,稱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廣播是時任日本外相的東鄉茂德代表日本政府播放,尚未通過軍事當局檢查。知道這則消息後,重慶各媒體等不及官方核實,按捺不住爭相報道。

更多相片
1945年8月10日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離開至遠處避難 (網上圖片)

1945年8月10日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離開至遠處避難 (網上圖片)

重慶街頭慶祝日本投降的情況 (網上圖片)

重慶街頭慶祝日本投降的情況 (網上圖片)

1945年8月15日,大公報報道日本投降 (網上圖片)

1945年8月15日,大公報報道日本投降 (網上圖片)

日本軍部的「一億玉碎」方案,以所有日本國民作最後的賭注 (網上圖片)

日本軍部的「一億玉碎」方案,以所有日本國民作最後的賭注 (網上圖片)

關島戰俘營的戰俘正在聽日本投降消息 (網上圖片)

關島戰俘營的戰俘正在聽日本投降消息 (網上圖片)

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演說 (網上圖片)

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演說 (網上圖片)

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將軍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接受日本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呈遞降書 (網上圖片)

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將軍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接受日本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呈遞降書 (網上圖片)

重慶街頭慶祝日本投降的情況 (網上圖片)

重慶街頭慶祝日本投降的情況 (網上圖片)

重慶《大公報》記者陳紀瀅回憶指,那時候,鎮上雜貨店擠滿了人,都在一遍遍聽廣播。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一邊聽一邊哭。當晚,「日本投降」的消息不脛而走,在重慶、成都、樂山、昆明等地民眾都自發上街,敲鑼打鼓去慶祝。

1945年8月15日,大公報報道日本投降 (網上圖片)

1945年8月15日,大公報報道日本投降 (網上圖片)

然而,中國戰區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並沒有比普通民眾更早得到消息。當晚8時許,他正宴請墨西哥駐華大使,聽到外面傳來歡呼聲和鞭炮聲,就問副官蔣孝鎮,得到的回答是「聽說什麼敵人投降了」。蔣介石讓蔣孝鎮再去打聽,才有消息進來。蔣介石送了客,趕緊召開軍事會議。會畢,已是午夜12時。事實上,日本投降消息未經正式確證,很多高官在互相打探消息虛實。

要這樣謹慎,是因為要日本人投降實不容易。日本戰敗前,日本本土尚未遭到地面攻擊,在海外尚存100多萬軍隊。到1945年6月,日本仍作出「本土決戰」、「一億玉碎」戰爭計劃。7月26日,盟軍《波茨坦公告》發表後,日本降戰兩派有大分歧。直至天皇最後「裁決」下才接受投降,在整個過程中,日本軍部軍部仍不甘心失敗。

日本軍部的「一億玉碎」方案,以所有日本國民作最後的賭注 (網上圖片)

日本軍部的「一億玉碎」方案,以所有日本國民作最後的賭注 (網上圖片)

這時,日本軍部的主戰派秘密制定「總決戰」計劃,內容包括要求日軍慢慢退守,並繼續與中國軍隊會戰,還以東北三省與朝鮮的軍力固守華北和朝鮮,他們可要戰至全部滅亡。從日軍在二戰後期依然頑抗,以及以上一系列機密計劃也可側面了解到,為何蔣介石及一眾高官要好好了解日本投降的消息。

關島戰俘營的戰俘正在聽日本投降消息 (網上圖片)

關島戰俘營的戰俘正在聽日本投降消息 (網上圖片)

到了8月14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致電中美英蘇四國接受無條件投降。他下令起草停戰詔書,錄音完畢,送日本電台,準備次日中午廣播。此時,中國國內慶祝日本投降的氣氛已經持續四天。但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日本人口服心不服。

1945年8月15日,中美英蘇四國同時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蔣介石到重慶中央廣播電台,發表抗戰勝利廣播演說:「我們中國在黑暗和絕望的時期中,八年奮鬥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實現……」中國媒體,也貫徹蔣介石針對日本投降後的對日思想,即寬容和「不以日本人為敵」。

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演說 (網上圖片)

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演說 (網上圖片)

然而,作為戰勝國,中國的寬容並未贏得日本的感恩。日本天皇裕仁在8月15日向日本軍民廣播講話,向國民解釋他不得不接受共同宣言的苦衷。整個講話充滿詭辯,他告訴日本國民,他接受中美英蘇共同宣言,是因為:「戰局未必好轉,世界之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使用殘虐炸彈,頻頻殺傷無辜,慘害所及,誠不可測,且若繼續交戰,不但我民族終告滅亡,且人類文明亦必被毀」。

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將軍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接受日本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呈遞降書 (網上圖片)

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將軍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接受日本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呈遞降書 (網上圖片)

按此解釋,天皇是為了挽救人類文明才接受《波茨坦公告》,並非公開承認戰敗。在上海,當時日偽控制下的報紙,刊登這封詔書時,使用的標題不叫「投降詔書」或「終戰詔書」,而叫「日皇頒和平詔書」,把日本天皇塑造成和平的締造者。這個意識,成為了後來日本右翼勢力拒絕承認侵略、拒絕反省歷史的精神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