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

做管理層或許是不少港人的願望,80後的劉漢傑亦一樣,但他管理的卻是豬,「我每次養動物都很認真,很想知道世界級的做法是怎樣。」他以管理動物為樂,12生肖中,可以養的他幾乎都養過。6年前的蛇年,他以養球蟒聞名,被冠以「香港球蟒養殖專家」。今年他變身豬農,位於元朗大江埔村的豬場,場內設備購自荷蘭,飼料由英國進口,去年更邀請丹麥專家來港半年,一同研究本港高科技養豬法。這個豬年,他誓要洗脫養豬低下且卑微的形象,「在外國養豬與白領一樣,着西裝打領呔,坐在辦公室看電腦。」

更多相片
豬場利用蒸發式冷卻系統,不用冷氣亦可室內降溫。

豬場利用蒸發式冷卻系統,不用冷氣亦可室內降溫。

80後豬農劉漢傑因管理動物的興趣,加入不被人看好的養豬業。

80後豬農劉漢傑因管理動物的興趣,加入不被人看好的養豬業。

劉漢傑深信,香港自家養殖的活豬有價有市,受港人歡迎。

劉漢傑深信,香港自家養殖的活豬有價有市,受港人歡迎。

豬場採用的英國進口飼料,標籤印有劉漢傑的英文名,因飼料配方由他調製。

豬場採用的英國進口飼料,標籤印有劉漢傑的英文名,因飼料配方由他調製。

劉漢傑曾建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是本港首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

劉漢傑曾建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是本港首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

豬場利用蒸發式冷卻系統,不用冷氣亦可室內降溫。

豬場利用蒸發式冷卻系統,不用冷氣亦可室內降溫。

踏入豬年,香港錄得有紀錄以來最暖的農曆新年,新界更接近攝氏30度。記者昨日穿上長袖保護衣物,隨劉漢傑走進位於大江埔村的密封式養豬場。甫踏入大門,室內室外恍如兩個世界。牆上溫度計的讀數是25度,這陣涼意並非來自冷氣,而是蜂巢狀的牆身,「這是蒸發式冷卻系統,是節能的降溫方法,水簾用塑膠製成,既防菌亦可清洗。」

80後豬農劉漢傑因管理動物的興趣,加入不被人看好的養豬業。

80後豬農劉漢傑因管理動物的興趣,加入不被人看好的養豬業。

密封豬場電腦控溫濕

3000呎的密封式養豬場,是劉漢傑的實驗室,場內的溫度濕度由電腦監控,地板網狀的設計,令豬隻排泄物向下跌不殘留,改善環境衞生。豬欄採用塑膠物料,背後也是一門學問,「豬吃東西時會跪着吃,很容易擦傷,繼而造成細菌感染,結果要使用抗生素。我們用膠板除了防菌,更是保護豬隻不受傷,大大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養豬首先要講興趣

更令人驚訝的,是現場有收音設備,一旦豬隻不適咳嗽,系統即時以手機應用程式通知,劉漢傑笑言:「不是我做得誇張,我只是跟足荷蘭豬場的要求。」他幾年前於荷蘭偷師,當地農場設備公司負責人的一席話,至今印象深刻,「以前很多人笑他養豬很老土,但他現在着西裝打領呔,就是要讓其他人知道,養豬可以做到跟辦公室工作沒分別。」

劉漢傑深信,香港自家養殖的活豬有價有市,受港人歡迎。

劉漢傑深信,香港自家養殖的活豬有價有市,受港人歡迎。

劉漢傑在港有四個豬場,全是近5年接手,他深信在港養豬有利可圖,但自言絕不是為「賺錢」而入行,因為養豬首先要講興趣,「入來(豬場)聞一聞,就知道純粹為錢很難做到,我這裏已是最乾淨最好聞的豬場了,但這種氣味也不是人人接受到。」

豬場採用的英國進口飼料,標籤印有劉漢傑的英文名,因飼料配方由他調製。

豬場採用的英國進口飼料,標籤印有劉漢傑的英文名,因飼料配方由他調製。

本港首人商業化飼球蟒

他愛豬,不是出於豬本身,而是管理動物的過程,「我不是視動物如親人,要抱住動物睡覺那種,而是享受養到牠們很靚很健康的過程。」「飽暖思淫欲」是他養動物的成功指標,年少時他為了令家中倉鼠「生養眾多」,不斷刨書鑽研,讀的是外國大學學者的養殖研究著作,「倉鼠媽媽要單獨養,交配後亦要跟雄性倉鼠分開,否則會令倉鼠媽媽受壓,影響繁殖。」

10多年前,他更建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成為本港首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出售自家培育的球蟒。當時他同樣也是「興趣行先」,不以養蛇為本業,「別人叫我球蟒養殖專家,我聽到都打個冷震,因為我只是愛好者,談不上甚麼專家。」

劉漢傑曾建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是本港首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

劉漢傑曾建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是本港首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

5年前,他得悉元朗流浮山有人願轉手豬場,他於是接手,後來發現,場內豬隻品種的換肉率太低,肥肉多瘦肉少,不受活豬買手歡迎。此外,豬場轉手期間,原本聘請的外勞須按法例離港,人手一度真空。這段過渡期間,餵養豬隻、清潔豬場他都要一手包辦,幸好他對養豬有基本認知,「我認識養豬的朋友,亦曾經查書了解過飼養方式。」加上當時港人興起吃黑毛豬,場內的本地黑毛豬種大受歡迎,令他有足夠時間調整其他豬種的飼料,改善豬隻換肉率,方可起死回生。

「我一開始只是想感受一下養豬的過程,後來發現我可以養得比別人好。」劉漢傑曾於英國留學多年,學士主修生物科技,碩士則研究科技行業的企業發展,令他對動物繁殖、基因、飼料、疾病及疫苗都有基本認識,上手比一般新人快。「浸過鹹水」的他,亦留意外國的養殖方法,更曾邀請丹麥獸醫來港半年,共同解決在港建立高科技豬場的困難。

「香港製造」仍有需求

位於大江埔村的豬場看似偏遠,但距離元朗市中心不過十分鐘的行車距離,自言不愛幫人打工的劉漢傑笑言,在繁華的香港經營豬場,有如現代版「歸園田居」。他將興趣變成工作的同時,亦嘗試證明「城鄉共存」可在港發生,「香港製造」仍有需求,「香港根本無本地牛,但港人吃火鍋見到餐牌有『本地手切肥牛』,賣再貴都有人要,證明香港出品的新鮮食品,一定有人願意出貴一點的價錢支持我們。」

3000呎的高科技養豬場運作接近一年,在劉漢傑眼中已成功了大半,踏出養豬場,外面一萬呎的空地已打好地基,另一間密封式養豬場即將出現。記者問他,連同另外4個豬場,日後會否有管理困難,他拿起手機,笑言內裏既有數據分析,亦有鏡頭監察,場內有何風吹草動,誰偷懶誰勤力,他也發現得到。新科技下的豬農,看手機就做得到,十分之high-tech,難怪劉漢傑的朋友參觀過豬場後,都驚訝說:「原來你養豬是望電腦!」他點頭回應,「養豬並非卑微的工作,只在乎你做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