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觸發不少港人濕 疹發作,一項調查發現,近六成濕疹患者自行減少外用類固醇的用藥劑量,半成人更完全不用藥,而且當中謬誤多多,六成半人誤以為嚴重患者才用類固醇,逾三成患者更聽信謠言,以片糖、莞茜水、金銀花等沐浴。皮膚科醫生解釋,只要使用得宜,外用類固醇絕少引起副作用。
初中生Jason(化名)自五、六歲開始患上濕疹,曾獲處方外用類固醇治療,但由於父母擔心有副作用,所以只是間中使用。至去年,Jason病情加重,遂服用中藥治療,但病情未見好轉, 後來他的手腳水腫至「象腿」般,三個月後,皮膚不斷出水,入院檢查後,被確診患上紅皮症,危及生命。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於十月二十二及十一月十六日,訪問逾千名港人,發現近六成受訪者本人或孩子有濕疹問題,其中六成六獲醫生處方外用類固醇藥膏,但近六成及半成人分別自行減少用藥劑量及完全不用藥。調查亦指,六成半受訪者誤解,只有嚴重個案才要使用類固醇,三成六患者更聽信另類治療,用片糖、莞茜水、金銀花等沐浴,近四成則認為潤膚膏可代替類固醇藥膏。
皮膚科專科醫生楊志強解釋,類固醇藥膏有效抑壓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快速對抗炎症,避免出現併發症。他說,類固醇藥膏的類固醇含量低,「不會對兒童造成長遠影響,而且研究顯示,只要使用得宜、正確,患者絕少會出現副作用」。
他呼籲患者,必須在醫生指示下使用類固醇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