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全港經歷沒有鐵路的日子,無論重鐵﹑機場快線﹑輕鐵和港鐵巴士於早上全線停運,下午只有機鐵恢復香港站至機場站的服務。隨後兩天,多個港鐵站繼續「封站」,港鐵維持有限度服務之餘,服務時間亦提早結束。特區政府「以鐵路為骨幹」的交通政策,問題在這幾天表露無遺。

友人家住將軍澳,由10月5日至7日,將軍澳線的調景嶺站﹑將軍澳站﹑坑口站及寶琳站的鐵路服務「全癱」,將軍澳街坊要到區內不同地方可說是舉步艱難,更遑論要「衝出將軍澳」。將軍澳區是以「鐵路為骨幹」交通政策的表表者,其他交通工具包括巴士、小巴,選擇不多,班次亦不頻密,如果居民要到區外,除了鐵路,就只能透過將軍澳隧道或寶琳路的山路。一個人口達40萬的社區,只靠鐵路及兩條對外道路通勤,實在匪夷所思,卻難委區內居民只能容忍。

10月8日早上繁忙時間,將軍澳處處塞車

10月8日早上繁忙時間,將軍澳處處塞車

10月8日是三日長假後的首個返工返學的日子,全將軍澳居民早上繁忙時間,只能在調景嶺站乘坐鐵路前往區外。除了調景嶺的居民之外,其他居民需要先乘搭接駁巴士前往調景嶺站,然後轉乘港鐵;或改搭巴士;或以私家車出行,路上車輛霎時增加,結果導致區內交通大擠塞,人車爭路,有居民向新聞界稱,塞車五小時彼彼皆是。

鐵路網絡覆蓋範圍廣、行車快捷,毋疑是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不過一個先進的城市不能單靠一種交通工具貫通整個地域。萬一出現問題,便只會造成大混亂,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在以鐵路為主的同時,亦應檢視其他運輸服務的配套及功效,以完善香港的運輸系統發展。




標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