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所料,「創新及科技局」在立法會財委會撥款中,遭到泛民議員諸多留難而來不及通過。政府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在死線前撤回撥款申請,好讓下次不用推倒重來。而泛民反對的理由,聽來甚為牽強,風馬牛不相及。
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是梁特首競選時﹝原來已經三年前﹞的政綱,本來看似十拿九穩的方案,只要通過了,梁特首就可以馬上「開誠佈公」向市民宣佈,競選時的承諾已逐一兌現,為香港創意科技產業打下基礎。而稍後上京述職時,亦可向習主席匯報取得「階段性成果」,為祖國高新科技業作出偉大的貢獻。
老實說,一直都想不通究竟要搞個「創新及科技局」來幹什麼。自從回歸之後,特區政府的思維就是,但凡遇到問題就先成立一個部門或委員會去研究一番。這個組織成立了,政府也就當問題解決了。到頭來這些組織的研究結果,就是針對有關問題去作出一些建議。接下去,政府又再成立另一個部門或委員會去研究這些建議,如此類推一直在無止境地成立部門分派職位。
自從香港首富高調往以色列投資後,很多人都慨嘆香港政府沒有協助本土的創意和科技產業,而只一味依靠內地十三億同胞的旅遊及零售行業。沒錯,政府以往一直愛理不理,但不代表求其組織一班人成立一個局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凡事這樣簡單,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可以變身創意科技大國!
要讓一種產業誕生並且能夠持續發展,需要很多不同的內外條件,但最大的誘因,還是自由市場的力量。只要有這樣的需求,再加上合適的土壤,自然可以發展成長,無需政府成立專責部門去教人如何做生意。多年前政府要搞沒有本地需求的伊斯蘭金融,結果也不必多說。
以前的「波鞋街」和「喜帖街」,也不見得「康體署」或「康文局」有參與發展出來。反而,政府一搞重建刻意造作,兩條街就變得面目全非。
再看一下那個西九文化區,當年鴻圖大志要做亞洲藝術之都。十幾年過去了,CEO都像走馬燈,土地撥出來年年曬太陽,最後只落得一個單車長廊搞搞啤酒節,嚴重浪費珍貴的土地資源,那倒不如早早建豪宅算了。
當年的空中樓閣
耕直人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