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德美中三國一場口水戰 耿爽作結:確實,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博客文章

德美中三國一場口水戰 耿爽作結:確實,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德美中三國一場口水戰 耿爽作結:確實,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2019年11月28日 16:50 最後更新:17:02

最近德國、美國、再加中國的一場口水戰,打到難分難解。

這場仗先在德國發生。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星期天(11月24日)晚間在德國電視辯論節目上表示說:「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案件發生後,我們也沒有要求抵制。」他指的是美國情報部門對歐洲等國的大規模間諜活動,在2013年開始被公佈於眾。

德國經濟部長還加一句:「美國還要求(在德國的)美國公司,傳送某些對打擊恐怖主義來說是必需的資訊回美國。」

這場話題的背景是美國指責華為替北京當局進行間諜活動,並排除華為參與5G建設。雖然美國一再施壓,但德國目前仍然沒有排除華為參與競標的可能。

圖: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AP圖片

圖: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AP圖片

美國駐德國大使、特朗普的密友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睇完電視就坐不住了,他在週一馬上發表聲明,說,德國經濟部長的這些言論,「是對為德國的安全而工作的數千名美軍士兵以及與西方國家結成強大聯盟的數百萬美國人的侮辱。」

格雷內爾更表示:「中美之間在道德上是不對等的。」

有人拿了這句「中美之間在道德上是不對等的」,去問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耿爽都有針鋒相對的回應。

耿爽話: 「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資料圖片

耿爽話: 「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資料圖片

耿爽作了長篇回應:美國的一些政客和官員隔三差五就要出來叫一叫、跳一跳,攻擊抹黑中國。他們的拙劣表演充分暴露出其不可告人的險惡用心和政治企圖。

美國確實無法在道德層面同中國相提並論。在國際社會大家庭裡,中國始終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堅守道義,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卻損人利已,唯我獨尊,背信棄義,在世界上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一,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智慧力量。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派出聯合國維和人員近4萬人,成為安理會五常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在國際關係中,中國堅持相互尊重、不干涉內政原則,推動各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朝鮮半島、伊核、阿富汗、若開邦等熱點問題,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日益成為世界和平的穩定之錨和信心之源。

反觀美國,可謂是世界動盪不安的製造者。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燃起戰火,給當地百姓留下了無法彌合的傷痛。赤裸裸干涉他國內政,在亞非地區遙控“阿拉伯之春”,在歐亞導演“顏色革命”,在世界各地搞“和平演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這樣的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第二,中國始終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互利共贏,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中國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全球GDP增量的貢獻率已連續10年高達34%。70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回應,取得了一大批早期收穫,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和規模最大的經濟合作平臺。

反觀美國,可謂是霸淩行徑的操弄者。處處奉行“美國優先”,只想占他人便宜。在與別國貿易往來中,一言不合就加征關稅。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濫用美元壟斷地位,動不動對他國實施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還動用國家力量編造“莫須有”的罪名,打壓特定國家和特定企業。美國自己不願投入,卻千方百計干擾破壞中國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

這樣的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第三,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迄今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超過500個多邊條約。中國為推動《巴黎協定》的全面達成和有效落實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歷來按時足額繳納聯合國會費,支持聯合國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作用。中國積極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G20杭州峰會期間,首次將發展議題納入全球宏觀政策協調框架之內,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致讚譽和好評。

反觀美國,可謂是國際事務的攪局者。2017年以來,美國逃避應承擔的責任義務,先後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巴黎協定、伊核協議、中導條約等。美國國內侵犯人權的狀況很普遍、很嚴重,卻對他國人權狀況說三道四,而且自己並不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重要人權公約的締約方。美國派軍機到別的國家門口耀武揚威,叫囂著南海航行自由,卻未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方長期拖欠聯合國會費高達10.55億美元,使聯合國陷入了財政危機,甚至還在今年聯大期間宣稱“自己是民族主義者”,公然批評全球化。

這樣的美國,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最後,我要奉勸格雷內爾先生和美國一些政客,人貴有自知之明,請趁早放棄偏見執念,停止喋喋不休的反華聒噪,反省美國自身問題。還是那句話,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謠能力,也不要低估別人的判斷能力。謊言重複千遍依然還是謊言。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乙遊,即乙女(源自日語,意為少女)遊戲,作為年輕女性在虛擬世界中的「自留地」,它一方面體現了社會觀念的變遷,另一方面為遊戲產業收獲了可觀的流水。開發、推廣乙遊的過程,見證了現代社會女性消費力量的崛起。

內地《半月談》注意到,2024年末,「中國iOS應用商店遊戲暢銷榜」出爐,冠軍是一款名為《戀與深空》的乙遊。另外,疊紙、網易、靈犀互娛等,都推出了乙遊產品,如《世界之外》《如鳶》等,均收獲了不錯的流水。乙遊玩家展現出驚人的消費能力:根據2024年天貓「雙11」銷售數據,疊紙心意旗艦店在潮流玩具店鋪銷售榜中表現突出,位列第二。

《戀與深空》

《戀與深空》

乙女遊戲就是以女性玩家為主要受眾、圍繞著一個女主人公和多個男性角色展開劇情的互動遊戲。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遊戲市場開始出現以女性為受眾的戀愛模擬遊戲,它們以女性視角展開,發展情感關係。日本光榮株式會社1994年發布的遊戲《安琪莉可》廣受好評,對乙遊的全球推廣起了重要作用,被認為是乙遊的開山之作。

2017年,隨著國產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上市,這片「粉色疆域」正裂變為現象級文化風口。遊戲廠商在技術、玩法與題材上不斷創新,希望借此抓住女性玩家的心。《戀與製作人》《時空中的繪旅人》等遊戲,憑借精美的製作和觸動人心的劇情,吸引了大量玩家;《世界之外》採取穿越模式讓玩家體驗多樣的情感旅程;《光與夜之戀》除了傳統的劇情推進外,還融合了卡牌收集系統和彈幕消除的戰鬥玩法。

乙女圈內部文化和規則不斷發展變化,形成了獨特的社群,並圍繞遊戲培育出一個包含廠商、玩家、coser(角色扮演者)等在內的龐大生態圈。過去幾年,乙遊一直被視為遊戲行業的「小眾」賽道。2024年以來,乙遊成為一種新主流,玩家群體龐大、黏性高,還熱衷於購買IP聯名服飾、cosplay(角色扮演)、立牌及公仔等周邊產品。

乙遊截圖

乙遊截圖

乙遊反映了現代女性對情感生活的嚮往。可以說,乙遊不僅是消遣娛樂,還是一種文化現象。

從體驗出發,乙遊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女性心理需求,融合了浪漫、夢幻與感性元素,為玩家提供了自由、安全、浪漫的情感體驗空間。玩家可以深入體驗愛情、友情、家庭等豐富的場景,從遊戲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感受到被關注、被包容、被接納。

乙遊的流行,反映出年輕人對傳統戀愛模式的顛覆。在虛擬空間中,玩家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角色,並與之發展出各種浪漫關係。玩家不再是被動的觀眾,而是故事的主角,體驗雙向互動的情節。這種高度沉浸式的體驗,是乙遊吸引玩家的重要原因。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乙遊提供的這種體驗雖然虛擬,卻可以成為玩家的一種情感寄托,成為其表達自我、尋求認同的平台。在遊戲中,玩家正視自己的慾望,學會如何構建平等、健康的關係,逐漸成為一些人的戀愛「代餐」。

不局限於甜蜜的戀愛故事,一些乙遊還融入了冒險、成長元素,更注重平等互動——玩家可與男主並肩作戰,共同面對困難。這種設定,賦予玩家更多自主性,展現了更複雜的情感層次,以及女性角色的成長空間。有的挑戰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為玩家的個性成長提供了鍛煉機會,為生活積累經驗值。

調查研究證實,乙遊能對女性的戀愛觀產生一定影響。遊戲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情感實踐空間,玩家通過面對種種情感難題、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助力玩家的人格成長。

乙遊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還面臨著爭議和挑戰。如何在關照青年情緒消費需求的同時,讓乙遊健康有序發展,還需要更多智慧和力量的加持。

作為一種消費行為,遊戲玩家在解鎖任務的同時,也在購買自己的身份認同。在乙遊中,通過消費行為,玩家可以構建與男主角的關係——消費的額度越高,與對方的互動感就越密切,產生的身份代入感也就越強。面對遊戲世界的消費陷阱,玩家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應避免過度「氪金」,保持理性消費、健康娛樂的理念。

部分年輕人缺乏現實中的情感支持,玩乙遊成了一種逃避現實、緩解孤獨感的方法。盡管數字世界可以編織一段浪漫的關係,提供多樣的情感體驗和情緒價值,扮演情感宣洩的出口,但長期沉溺在虛擬親密關係中,玩家或因此而逃避現實。

心理學家提醒,在乙遊中,因算法而「被選擇、被拼接、被想像」,容易過度沉迷不能自拔,對現實中的戀愛感到失望,並由此疏遠、拒絕,甚至脫離真實的社交關係。在享受遊戲帶來樂趣的同時,要保持理性和自我認知,釐清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虛擬世界再美好,也不能取代現實生活,更不能讓遊戲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