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恐龍雖然已經在這個世界消逝了6千幾萬年,卻依然是人類熱衷研究的對象。對於恐龍的猜測及考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還未誕生前的地球環境,恐龍的形象也已成為大衆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孩童還是成人都對恐龍有著極大的興趣。
而恐龍究竟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一直是學界熱衷的論題之一,根據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發現,恐龍可能並非冷血的變溫動物,體溫比環境溫度略高。
該研究團隊使用肉食性的傷齒龍(Troodon)和草食性的鴨嘴慈母龍(Maiasaura)的蛋殼碎片,以及巨大蜥腳類(sauropod)恐龍的蛋化石為樣本,以同位素古溫度測定(clumped isotope paleothermometry)為研究方法,藉由觀察蛋殼內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排列順序,加以推測母恐龍的體內溫度。
根據研究結果,傷齒龍體溫約比外界高攝氏10度,慈母龍則高出15度,蜥腳類恐龍蛋化石與環境溫度的差異最小,僅有3至6度左右,表示恐龍能夠產生穩定體溫,不像爬蟲類需要仰賴外界溫度。研究團隊也發現,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恐龍正好在恆溫的鳥類和變溫的爬蟲類之間,大部分恐龍的體溫,都比當時的環境溫度高,這代表恐龍能透過新陳代謝維持穩定的體溫,而不同種類的恐龍,體溫和外界溫度的差異各有不同。
關於恐龍到底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迄今為止學者各執己見,2014年一篇刊載於《自然》(Nature)的研究,則揭露恐龍既不是變溫動物也不是恆溫動物,而是介於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