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當世航空一梯隊美中俄,二梯隊英法瑞典,等而下之的,試逐一道來。

    先說的是日本,早在六十年代,日本按英法合制的"美洲豹虎",研發了F1攻擊機。 八十年代啟動FSX計劃,此時日本在美國幫助下完成組裝F15J,成為東北亞第一強空軍。 日本希望FSX計劃,成為建立"獨立研發先進戰鬥機"之始。後在美國強力幹預下,發展了F2,將F16加長,換裝加大推力發動機,翼面積加大約25%。  日本極不甘心,後啟動四代機計劃,幾年前造了驗證機"心神",試飛時大肆宣傳,有和中國殲20爭鋒之勢。但發動機及四代機多項關鍵技術無短期內解決的希望,”心神"遂無疾而終。幾年來,作為補償,成為美國以外採購F35最熱心的國家。  日本較出名的是“新明和“水上飛機,也在中型軍用運輸機及支線客機幾方面發力,但和中國航空工業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全被輾壓。

   韓國與日本為"世仇",心比天高的韓國人永遠沒有忘記日本的幾十年欺凌和給予的屈辱。朝戰後滿目瘡痍,在朴正熙執政約20年內,實現了經濟振興。  雖然官商勾結有百般弊端,但造就了三星、大宇、現代這些超級財團。九十年代在美國幫助下組裝了比F15J更先進的F15K,算是局部超越日本。

   但是,航空和電子、造船不同,講究積澱,要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投入,沒"速成"這回事。九十年代大力發展軍用航空,人才不夠甚至招聘臺灣"漢翔"公司的技術人員(造完lDF"經國"號後無事可做)。

    多年折騰,搞出性能不錯的T50高級教練機。自用外還銷往印尼、菲律賓。不過,也就僅此而已。

   七八年來,不時有"四代機","五代機"的設想傳出,但似乎無人在意。

    印度獨立發展軍用航空,可追溯到五十多年前。從荷蘭聘了個庫克教授,印度斯坦航空集團自行設計制造了"風神"攻擊機。但太易在左右逢源的環境中買到蘇聯和歐洲的戰鬥機,本土航空工業就完蛋了。八十年代和我國殲10同時起步的"光輝“輕型戰鬥機,最近才剛入役,而殲10已裝備三百多架,改進至C型,甚至D型。世人看印度國產戰鬥機,像看笑話!

    這樣的窮國,做"寃大頭"花巨資買二十多架"陣風“,能扭轉對中國空軍的劣勢嗎?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