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修例事件以來,攬炒派議員總常出現於暴動騷亂的場合。持著「議員」的身份,不但大力鼓吹「違法達義」、「肢體抗爭」,更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議員」身份之便利,「放肆」暴徒之行徑並「阻礙」警方有效執法。早前,香港警方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拘捕了50多名攬炒派人士,當中絕大部份被捕者是前任或現任議員,不禁令人反思香港的議會究竟是理性論政、審議政策的平台,還是培養反中亂港勢力的基地?

相信市民在立法會選舉投下的一票,是希望當選議員是為社會民生福祉著想。可惜由反修例事件以來,攬炒派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卻是「政治行先,民生放一邊」。

以區議會為例,自攬炒派乘反修例暴動之氣勢,在對建制派極其不公的選舉環境下,成功奪取大多數議席。自始,區議會完全淪為「只談政治」的表演舞台,民生事項則無人問津。每當社區上發生大事,該區的攬炒派區議員大多「失去蹤影」,例如九龍灣麗晶花園於上兩個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居民憂心忡忡且急需協助,但當區的公民黨區議員卻身處英國,有媒體報道則指對方在 “渡假玩樂” ,置居民對疫情的擔憂於不顧。再者,近日佐敦南區有區議員更鬧出笑話,在接到當區居民投訴大廈外牆渠管懷疑有滲漏後,竟以沒有該大廈業主立案法團的電話為由,把個案推卸給建制派人士負責,真的貽笑大方。以上例子只屬攬炒派議員「冰山一角」的實例,但只懂撈政治油水,卻不做任何實事,卻是這一年來攬炒派議員的寫照。

立法會方面更不用多說,攬炒派惡意拉布的畫面充斥著每一次的大小會議,當中尤以上年度內務委員會的情況最為嚴重。內會經歷大半年時間,合共召開17次會議也未能選出正副主席,令大量民生議案「胎死腹中」。相反,攬炒派議員到外國開會,「乞求」外國官員制裁香港,其「搖尾乞憐」勾結外國勢力、打擊中央管治及持續空轉港人命運的「積極性」及所投入的「力度」,比起要求攬炒派議員在議會上「坐定定」及「認認真真」推動社福民生事項,顯然有巨大落差的對比。真令人懷疑攬炒派議員在議會上,是否有盡責履行作為議員的責任。

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香港需要怎樣的議員,是時候重新檢討現有的選舉制度,令「反中亂港者出局」,使有志服務市民的「愛國愛港」者能晉身議會,一展抱負。尤其在疫情於全球大流行的時候,未來數年以至一段很長的時間,香港是需要認真並有效聚焦民生福祉、拉動經濟,解決民眾日常的生活生計為最優先的考慮。假如議會上仍殘留任何一絲反中亂港的破壞勢力,香港仍只會糾纏於深層次矛盾的討論,而大部分的基層市民生活只會愈見艱難。

《青評會》成員 – 許嘉樂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