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退休清潔工靠微薄收入撫育6子女 養子陪拍婚照紀念母子情

美善人生

退休清潔工靠微薄收入撫育6子女 養子陪拍婚照紀念母子情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退休清潔工靠微薄收入撫育6子女 養子陪拍婚照紀念母子情

2021年02月19日 12:00 最後更新:02月20日 11:58

別具意義的婚紗照...

來自江西省分宜縣的85歲老婦唐才英是一位退休清潔人員,她與丈夫育有5名親生子女,又在1983年開始先後領養了6名棄嬰,靠著微薄的退休工資,和賣菜、賣廢品的收入養大11名子女。今年24歲的養子張佳港早前得知媽媽多年來從未穿過婚紗,特意帶父母拍攝「婚紗照」,為她圓夢之餘,亦為這段特別的母子情留影。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童年的張佳港(網上圖片)

童年的張佳港(網上圖片)

唐才英(前排右二)、張佳港(右一)及家中其他孩子。(網上圖片)

唐才英(前排右二)、張佳港(右一)及家中其他孩子。(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綜合內媒報道,唐才英與丈夫育有5名親生子女,其後於1983年開始收養被人遺棄在醫院附近的嬰兒。每次她都會將孩子抱回家,養得健康的孩子會送到福利院,或讓好心人領養,但遇上一些體質較弱的孩子,就會辦理較正式的手續,把他們留在家中撫養成人,於是她先後領養了6名孩子。

唐才英任職清潔人員,和丈夫的儲蓄都不多,僅靠微薄的退休工資,和賣菜、賣廢品的收入,養大11名子女。由於她和丈夫都年事已高,因此她都讓養子女叫她「外婆」。

童年的張佳港(網上圖片)

童年的張佳港(網上圖片)

張佳港是唐才英在24年前在街上撿回來的棄嬰,他直言,是外婆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不過照顧11名子女所需的經濟開支龐大,當地消防局和分宜縣第一小學由2001年起,透過幫扶活動資助張佳港和姐姐張琳二人的全部學費,直至2013年姐姐張琳大學畢業,及2016年張佳港高中畢業。

唐才英(前排右二)、張佳港(右一)及家中其他孩子。(網上圖片)

唐才英(前排右二)、張佳港(右一)及家中其他孩子。(網上圖片)

張佳港坦言,受到消防員耳濡目染的影響,令他很想追隨他們的步伐,遂於高中畢業後投考消防。可惜他工作以後,陪伴外婆的時間大大減少,只好一有假期便帶著外婆出去旅行。他表示,外婆年輕昤非常愛美,但因經濟問題及忙於照顧子女,一輩子也沒有穿過婚紗。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去年5月,他趁休假期間特別為外公外婆送上驚喜,安排他們拍攝婚紗照留念,不過最終外公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張佳港於是穿上制服陪外婆完成拍攝。

這輯男女主角相差61歲的「婚紗照」近日在網上廣泛流傳,不少網民都直言被打動,大嘆「這是我見過最美的婚紗照」、「願善良的人被世界溫柔相待」、「善良的人始終擁有正能量的燈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而張佳港則表示,外婆雖只讀到小學,但她善良、為別人考慮,直言她的性格教懂他很多:「雖然她身板很小,個子很矮,但她扛起了很多東西,內心很強大。」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黑龍江一名64歲婦人「倒貼錢」辦養老院,21年間照顧近3000名長者及弱勢群體,獲社會廣泛讚譽。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婦人「倒貼錢」辦養老院照顧長者及弱勢群體

綜合內媒報導,黑龍江雙城市一名64歲婦人劉湘雲用整整21年光陰創辦了一所「倒貼錢」的養老院——德福老年公寓。21年來,她憑藉著熱忱與善心,悉心照顧了近3000名長者,其中有超過50名殘疾、精神障礙及智力障礙患者,她的無私奉獻於近日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養老院最初用於安置婦人公婆及鄰居

據悉,德福老年公寓於2004年成立,最初是劉湘雲計劃用來安置公婆和鄰居的地方,「一開始我只想著照顧公婆和附近的鄰居,就像是開了個托老所一樣,讓他們有人照顧。」早年的德福老年公寓條件極為艱苦,「那個時候一個老人一個月是240元(人民幣,下同,約255港元),包吃包住還伺候他們,那個時候條件很艱苦」。儘管生活拮據,劉湘雲卻從未讓長者吃過剩菜剩飯。她的細心照料,感動了許多長者。不少長者更是自發地為她「打廣告」宣傳。逐漸地,公寓的長者多了起來,口碑也慢慢傳了出去,日子步入正軌。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精神障礙長者的到來改變公寓走向

然而,一名精神障礙長者「芬芬」的到來,意外改變了公寓的發展走向。劉湘雲回憶,「那是養老院開業不久,『芬芳』進來找水喝,喝完就說餓了,我又給她做了飯,吃完都晚上八點多了,我讓她回家,她卻死活不走,說這就是她的家。」看著對方髒兮兮又無助的模樣,劉湘雲實在不忍心讓對方流浪街頭,於是便收留了對方。沒想到,這一住就住到現在。

婦人持續收留被遺棄及弱勢人士

自此之後,越來越多被遺棄或流浪街頭的弱勢長者及殘障人士被送往公寓,「那些年,我『撿到』過凍掉手指的,也在市場領走過患精神疾病的。」因為劉湘雲這份善良與無私,德福老年公寓逐漸在當地建立了口碑,愈來愈多殘疾人、精神疾病患者和智力障礙患者的家人將長者或子女送到這裡,之後便失去了聯繫方式。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困難重重仍堅守養老院至今

目前,德福養老公寓共有50名長者,其中8名長者不收費,其他長者原本應每月正常繳費約800元人民幣(約850港元)。不過,入住公寓的長者大多無力支付這些費用,有些人甚至欠費長達3年之久。由於養老院的條件有限,所以這些年基本都是劉湘雲和愛人親力親為地照顧長者,「我現在年紀大了,也很少出屋了,養老院裡智障老人多,離不開人。但我從來沒後悔過,我知道自己做的是好事」。儘管困難重重,但劉湘雲依然堅守至今,「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婦人:只要我還能動,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劉湘雲也坦言,這些年來有不少愛心人士曾提供幫助,她對此心懷感恩,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社會人士關注並援助這些弱勢長者,「他們太需要關愛了」。關於未來,她堅定表示,「只要我還能動,這裡就是他們的家」。近日,生活報聯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向劉湘雲頒發了「正能量特別獎」以及1萬元(約1.1萬港元)獎金,以表彰她對弱勢群體的長期付出與堅守。劉湘雲用自己的善良與堅守,為這些被遺忘的群體築起了一道溫暖的避風港。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