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自幼即以「中華崛起」為己任,投身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後更是把富民強國作為自己終生奮鬥目標。然而從新中國誕生直到他重病纏身,離他的強國夢似乎還有著一段很長的距離,特別是台灣還未能回歸祖國,這就使他多少有點遺憾。因此越是到他的生命最後,台灣問題越是縈繞著他的腦海,成了他臨終前最關注的一個最大情結。

  一、讀《參考消息》連寫四個「托」

周恩來臨終前,仍堅持看中央文件和主要報紙、雜誌。

1975年9月4日,周恩來看到3日出版的《參考消息》上轉載有香港《七十年代》編輯部的一篇專稿:《訪蔣經國舊部蔡省三》。在這篇文章里,蔡省三針對四月份蔣介石的去世,分析了台灣的局勢,介紹了將成為蔣介石接班人的蔣經國的經歷等其他情況。周恩來看了很感興趣,特意用鉛筆把報紙批給羅青長和錢嘉棟,要求他們了解蔡省三的談話內容,並進行分析,最好再找王崑崙、屈武等人弄清真相。當時周恩來已經進入到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寫字時他的手抖得很厲害,可他卻在簽上自己名字後,顫抖著手連寫了「托、托、托、托」四個「托」字,可見他對這篇專訪文章的重視,也充分體現出他對台灣問題的關切。

周恩來的這一批示雖然很短,但內涵豐富。特別是其中的人物身份,讀者清楚了就更能了解周恩來的良苦用心和思維的慎密。

羅青長時任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在周恩來身邊工作了40餘年,長期分管對台工作。錢嘉棟時任周恩來的主要秘書,後來曾是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第一任首席代表。王崑崙早年投身國民革命,1926年起就任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的政治教官,曾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941年就參與中國民主同盟和三民主義同志會的籌組。1931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北京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務。由於他的身份地位特殊,對台灣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情況非常熟悉。屈武是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的女婿,1924年就參與了馮玉祥的北京政變,曾任國民政府陸軍大學教官,立法委員,1949年是李宗仁任命的參與國共和談的國民政府代表團顧問。李宗仁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後,屈武由南京出走香港,然後輾轉到新疆,參與了新疆和平起義。後曾任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他也是十分熟悉台灣事務的人。

周恩來批示中的蔡省三這個人比較複雜和特殊。蔡省三多才多藝,年紀輕輕時就追隨蔣經國,升任少將總隊長,他身兼數職,風光無限。1949年蔣家王朝敗逃台灣,蔡省三卻執意不走,堅持潛伏反抗。他東躲西藏,數度逃亡,九死一生,苦苦熬了五個多月,終於被人民政府抓獲。在監獄裏一呆就是25年。儘管他的思想還是那個反共的思想,但人民政府寬大為懷,於1975年全部特赦所有在押戰爭罪犯時也特赦了他。這是蔡省三自己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他當時在台灣沒有任何親人,但他自認為對他有知遇之恩,便斷定老上級蔣經國將是他在台灣的唯一「親人」,所以還是選擇去台灣。為此,他在北京時還用政府發給他的路費到王府井買了一幅刺繡,好送給他的老上級蔣經國,並想像著度盡劫難之後再見到蔣經國、並與之談心敘舊的激動場景。然而,台灣方面卻太絕情:就在蔡省三和原國民黨中將軍長王秉鉞、陳士章等十人來到香港,等待赴台灣時,台灣方面卻對包括蔡省三在內的所有十位剛被大陸人民政府特赦釋放而申請去台灣的人說了一聲“不!”還說,“因為這些人已經被中共洗過腦,是中共的統戰工具。”於是,蔡省三滯留在了香港,一些反共的人權組織找到他,希望他能公開發表一個反共講話,然後可以把他帶到世界上除中國以外的任何一個國家,並供養他一輩子。蔡省三拒絕了,他說:“我是個中國人,我死也要死在中國!”他就呆在香港,毅然抓起手中的筆,靠筆杆子養活自己。1975年春,蔣介石去世,蔣經國即將執掌台灣軍政大權。對於台灣今後的政治走向,施政方略等等,蔡省三對來訪者分析得很透徹,所以,重病之中的周恩來看了之後引起了極大重視,就顫抖著手,一連寫下四個「托」,其對台灣和台灣人民的關切,今人讀起來也無不為之動容。

  二、召見羅青長,不能忘記台灣朋友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來平靜地躺在病床上。當時,他的體溫是38.7℃。從是年12月中旬起,他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營養靠管子通過鼻飼直接送到他的胃裏。筆者訪談過周恩來的副衛士長張樹迎。他說,當時總理生命已經垂危,醫護人員為了執行小平同志「延長生命、減少痛苦」的指示,給他輸血、輸液、導尿、鼻飼、排液等等。最多時他身上同時插著17根管子,還要經常為他使用安眠藥和止痛針。他身上的病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那天上午11點左右,周恩來醒來,說:「我要見羅青長。」由於他身體虛弱,加之高燒在身,話說得不是很清楚,正在他病房值班的張樹迎開始沒有聽清,直到把耳朵湊到他的嘴邊,才聽清楚是要見時任中共中央調查部的羅青長部長。那天是星期一,羅青長同志還未下班。張樹迎他們經過電話與他家裏和辦公室聯繫,很快用總理的車將羅青長接到醫院。

羅青長到醫院後,周恩來又已經昏迷過去了。他只好坐在外邊等。等了二十多分鐘後,周恩來醒來了,羅青長趕快來到周恩來病床前。周恩來認出了羅青長,可他想握手已經沒有了力氣。羅部長也是把耳朵湊到周恩來的嘴邊。然而,周恩來還沒有說幾句話,強烈的病痛就又一次向他襲來。周恩來連忙對羅部長說:「我太累了,要體息一下。」說完,很快他又昏迷了過去。羅青長只好又退到病房外再等。等啊等,一直又等了快半個小時,已經是下午了,周恩來也沒有醒來,羅青長見總理短時間醒來的可能性不大,只好含淚離開醫院。

1993年9月筆者在京訪晤羅青長同志時,曾問他周恩來當時和他說了什麼。羅青長告訴我,總理主要是交待他不要忘了台灣人民,更不要忘了在台灣的朋友,像張學良、張鎮等人。

張學良為世人所熟知,張鎮是何許人呢?羅青長告訴我,張鎮是湖南常德人,黃埔一期生。他後來追隨「校長」蔣介石,一直身居要職。那麼周恩來臨終前為什麼會想到他呢?

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經國共雙方代表努力,於是年10月8日達成國共和平建國的協議並草簽。於是,人稱「和平將軍」的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治中由於高興和喜悅,在重慶大禮堂邀毛澤東、周恩來和國民政府要人一起舉行雞尾酒會,還請了重慶魏家班子來唱京劇名段《打漁殺家》。

就在一派喜氣,各方愉快的氛圍中,柳亞子先生突然造訪,他想要見見潤之(毛澤東)先生,因為事先無約定,現場又不能迴避,於是由周恩來出面做工作,請柳亞子先生改日約會,並讓自己秘書李少石坐上自己吉普車將柳亞子送回家。

由於當時「八辦」只有這一輛車,而毛澤東又在禮堂看戲,隨時可能用車,司機便一心想著快去快回。所以在回來的路上不小心碰撞了一隊從前線剛下來的國民黨傷兵。司機又怕處理事故時耽擱太久,便想一加油門離去。哪知帶隊的排長見吉普車肇事後竟然企圖逃逸,於是舉槍就射。子彈打穿油箱後剛好穿進李少石的心臟。駕駛員轉頭一見李少石胸部涌血,知道闖了大禍,立即將車開到醫院搶救李少石,然後自己開車到辦事處,告知李少石出事,接著自己逃之夭夭。辦事處的同志一邊派人去醫院請醫護人員救治李少石,一邊派人來到大禮堂,悄悄向周恩來告知李少石被槍擊成重傷,生命垂危。那時已是深夜,周恩來聞報後首先想到的是毛澤東的安全,他設想蔣介石是否有意要對毛澤東等人下毒手,但又怕驚動毛澤東,只輕聲對坐在自己身邊的毛澤東說:“我出去有點事。”

周恩來一出禮堂就立即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年在黃埔軍校和自己關係比較密切的張鎮將軍,當時任國民政府陪都重慶憲兵司令。周恩來立即用電話和他聯繫上,說自己在大禮堂,現在出了重要事件,必須要他親自來一趟。

張鎮在電話里感到當年溫文爾雅的老師周恩來心情焦急,估計到他確有要事,就飛快地乘車趕了過來。他一見周恩來馬上立正向周恩來敬軍禮說:「報告周主任,學生張鎮到!」

周恩來一邊向張鎮回禮,一邊感到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因為周恩來判斷:如果是蔣介石下令對當時在重慶的共產黨人下手,就少不了對身為憲兵司令的張鎮委以重任,而張鎮也決不會還對自己恭恭敬敬地執弟子禮。於是,他在向張鎮簡要說明李少石在路上遭不明槍擊後向張鎮提出了兩點要求:一、迅速查明真相,緝拿凶手;二、一會兒散戲後,請張鎮用自己的座車將我們的毛澤東送到我們指定的地點,確保他的安全。張鎮不僅答應了周恩來,後來也完全做到了。就這一點,周恩來一生心存感激。他曾對羅青長、童小鵬等人說過,“一個人哪怕他一輩子只做過一件好事,而這件事對革命是有益的,我們就要永遠不能忘記他。”

這就是重情重義的周恩來臨終前還牽掛著早已去台灣,並且已於1950年就已在台灣病故的張鎮將軍。

周恩來召見羅青長的事發生在周恩來逝世前的二十多天,可見他是多麼地關心台灣、想著台灣人民、想著那些曾經和他親切相處過的台灣朋友。

  三、骨灰放在台灣廳,讓他最後—夜在「台灣」過

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的追悼大會結束後,根據當時周恩來治喪委員會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那麼這最後一夜把周恩來的骨灰放哪兒呢?按一般人家習慣,他的骨灰應該回家放置在西花廳,和家人、親人們在一起,度過這最後一夜。但是,周恩來在生前已經對鄧穎超有所交待: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讓他的最後一夜在「台灣」度過。

據周恩來的1949至1954年的貼身衛士韓福裕對筆者回憶:總理的骨灰盒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安靜地放置於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內。在骨灰盒的左右兩側,還放置有六盆盛開的水仙花。那翠綠的葉子,鮮黃色的花蕊,是那樣的聖潔,正象徵著周恩來的崇高品格,那情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周恩來是位偉大的愛國者,在從事革命和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半個多世紀裏,他的足跡留在了祖國大部分的山山水水。唯有讓他遺憾的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他都未能去西藏和台灣。西藏畢竟早就和平解放了,已歸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而台灣至今還孤懸海外,這是他臨終前一件十分遺憾的事,因此,他要讓自己的骨灰最後一夜放在台灣廳,以表達他最後還要和「台灣」在一起的心愿。

  四、骨灰撒進黃河口,期盼海潮攜他去台灣

周恩來的骨灰是根據他生前早就定下的願望撒向祖國的山山水水的。一共分四次撒在了四個地方。其中最後一次是撒到山東濱州的黃河入海口的。

羅青長同志告訴我,周總理的骨灰撒到黃河入海口有兩層意思。一是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周恩來的骨灰撒進母親河後就表示他最終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好讓他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同時,祖國也是母親,讓他回歸母親懷抱也就是回歸了大地母親。二是周恩來生前十分關心台灣朋友、台灣同胞。他希望自己的骨灰撒進大海後,通過海潮的作用,能將他的骨灰帶到台灣,讓他和台灣同胞在一起。

周恩來臨終前,台灣、台灣同胞、他在台灣的朋友時時縈繞著他的腦海,也正是他永遠放不下的台灣情結。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