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錢:家庭里的權力、親密關係和隱性財產》是國內率先以中國農村家庭私房錢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社會人類學著作。作者基於對皖江北岸寬源村的田野調查,討論了私房錢的類型、人們存私房錢的主觀動機、存私房錢行為的因果機制、人們對私房錢的道德體驗等議題。研究希望以私房錢為切入點,凸顯家庭作為財產管理單位和消費單位的屬性,管窺中國農村家庭經濟生活的邏輯,把握當前中國農村社會中個體慾望、自由與家庭整體利益之間的張力和整合,並回應當前有關中國家庭變遷的理論議題。
私房錢:家庭里的權力、親密關係和隱性財產
邢朝國 著
愛知大學學者周星為本書所作的小序頗為精當,特錄如下:
讀者手中這部非常獨特而又饒有趣味的社會人類學專著是邢朝國博士以他於2016年提交給日本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申請博 士學位的論文 《私房錢:家庭里的權力、親密關係和隱形財產 》為基礎加以修訂和提高而完成的。
這本書對當代中國農村社會裏頗為尋常的「私房錢」現象集中地進行了研究。依次對「私房錢」的類型、「私房錢」得以形成的機制、人們擁有「私房錢」的主觀動機,以及農村社會裏人們對於「私房錢」的道德評價等展開了細緻綿密的分析,從而得出了許多前人未曾論及的重要論點。通過對「私房錢」這類身邊普遍性“瑣事”的社會人類學追問,以它為線索和切入口,作者對中國農村家庭內部的親密關係、權力結構、經濟生活的基本邏輯、隱性財產的生成機制等奧秘做了非常深入的解析。
邢朝國的「私房錢」研究“見微知著”,非常恰切地把握住家庭整體利益和家庭成員個人的需求、慾望乃至自由之間的張力關係和整合過程,進而還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論闡釋對當前學術界有關中國現代農村家庭的變遷歷程等問題的討論給出了自己獨到的學術回應。
邢朝國對「私房錢」所進行的分類主要是根據“攢存動機”“隱秘程度”和“實際用途”等不同角度而展開的,他努力嘗試的是一種多重交叉的分類實踐。例如從主觀“動機”來看「私房錢」,有“利己型”和“利他(家)型”之分,前者主要用於滿足個人的欲求,後者主要用於滿足他人或家庭整體在必要時的應急需求;再比如從“隱秘程度”而言「私房錢」則有所謂「明私」和“暗私”之分,前者是指當事人的行為被家庭其他成員了解、知道、容忍或者默許,後者則是指不為其他家體成員所知曉的、具有隱秘性的「私房錢」;至於「私房錢」的用途則既有“生存取向”的,又有“奢侈取向”的,前者主要是用於滿足個人或家庭生計,後者主要用於當事人的享樂——在本書作者從事田野調查的當地農村,有時乾脆就是為了賭博。
經由上述多重交叉分類的研究,邢朝國非常明確地揭示出了「私房錢」在當代中國農村社會裏活生生的存在現狀以及它多種多樣的現實樣態。可以說,這在相當程度上顛覆了很多公眾對於「私房錢」一定就是隱秘的、自私的和不正當的等頗為負面的刻板印象。
邢朝國的研究發現預防「萬一」的風險和確保必要的“自由”乃是農村社會裏人們往往會存一點「私房錢」以便有備無患的基本動機。構成普通鄉民人生中的那些風險,若仔細分析則不外乎有婚姻不穩定、日常生活中的意外(應急)、養老等等。但是,個人為了能夠在家庭生活之外獲得某些消費生活之自由的動機也並非不可理解。
除了上述這些較為普遍的動機之外,邢朝國還對當地農村頗為常見卻又容易被忽視的兩類較為獨特的動機進行了分析:一是賭博,二是補貼老人。
邢朝國發現為了賭博之類的遊樂而存儲「私房錢」的事例很是常見。透過這類「私房錢」,邢朝國討論了農民家庭內部個人的慾望、自由與家庭整體利益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其整合的過程和機制。持有這類動機的當事人往往會主張「私房錢」有助於避免家庭衝突、不對親密關係造成損害,只要處理得當,對家庭的安定和親密關係的維繫還有積極意義。對於這類看起來像是“歪理”的說法,邢朝國則把它解釋為當事人試圖在家庭體制和個人慾望之間存在的壓制與反壓制的張力關係中把「私房錢」視為有限的能夠緩解壓力或避免衝突的路徑之一。在我看來,這樣的解釋比起簡單的道德譴責,確實是更加深刻且有意義。
補貼老人和前述防範「養老」風險的「私房錢」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指農村家庭里夫妻雙方分別對於自己父母給予的除了家庭成員公開認可的“贍養”義務之外的那部分“偷偷”的補貼。邢朝國精闢地指出,此類給予老人的補貼對於丈夫和妻子而言,其社會意蘊有很大的區別。若是家庭由妻子主導或管錢當家,則出於「子宮家庭」的利益,她通常多少會對丈夫贍養其父母的行為進行必要的限制和監督。這就有可能導致丈夫有時不得不存儲一點「私房錢」以便在私底下可以去補貼父母。但對於妻子而言,無論丈夫是否當家理財或管錢,妻子要想補貼娘家父母的行為都會受到丈夫和婆家較為嚴格的限制和監控。這種情況往往可能導致妻子也存一些「私房錢」,以便在必要時向娘家父母提供一點補貼。
我認為,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丈夫和妻子分別瞞著對方而對自己親生父母的經濟支援或補貼,其實都意味著對由夫妻及子女構成的核心小家庭(「子宮家庭」)的成員之外“他人”的經濟補貼。因此,它也就實際突破了中國農村社會裏農民們的核心家庭作為財產管理和消費的獨立單位,而在家財管理方面成為夫妻雙方共同默認的邊際。但是從情感上,正如很難讓已經實現“分家”夢想而獨立了的核心家庭里的妻子將公婆視為完全的家人一樣,通常也很難甚至更難使丈夫將岳父母視為完全的家人。顯然,夫妻雙方的“家庭觀”所涉及的範圍往往難以完全重合,於是「私房錢」也就提供了一個不將上述分歧公開化或激化,使已婚兒子或出嫁女兒能夠以某種方式向親生父母盡孝從而維繫人倫的可能性。
當然,正如邢朝國所指出的那樣,在父系繼嗣和嫁娶婚姻的制度格局之下,妻子對於娘家父母(有時也擴及兄弟)的貼補通常要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突破更為嚴密的限制。
對於「私房錢」得以產生的因果關係,邢朝國經過獨到的理論分析,也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中國農村家庭中婚姻關係的穩定與否和家庭內部經濟控制的嚴格程度乃是導致或防止「私房錢」發生的核心機制。在通常情形下,婚姻關係越穩定、夫妻間的親密關係越和睦、家庭生活越安定,家庭個人成員攢存「私房錢」 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反之,則家庭中的個體成員就越有可能想通過「私房錢」來預防萬一。
家庭內部的經濟控制越嚴格,個體成員越沒有用錢方面的自由,他或她也就越容易產生存儲「私房錢」的動機,其目的不外乎滿足個人慾望、獲得某種程度的消費自由。邢朝國指出,正是上述“安全邏輯”和“自由邏輯”的交互作用才使得「私房錢」現象得以呈現出非常複雜的樣態。
邢朝國在本書中還試圖從「私房錢」這類似乎是表面的現象“由表及裏”地深究其背後所在的原理,為此深入探討了中國農村家庭內部經濟生活中的權力關係。以對家庭經濟收入的控制權為焦點,在把農民家庭經濟的管理模式細分為“保管權”和“支配權”的基礎之上,他基於實證性的田野資料進一步把農民家庭內部涉及經濟管理的權力關係依次區分為:夫妻共商型、妻子主導型、丈夫主導型、夫婦獨立型,並詳細討論了農村家庭內部權力關係和親密關係的相互影響。
邢朝國對於農村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對賬」現象也予以了生動描述: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賬」經常是隨意的、非正式的和看似漫不經心的,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對賬」行為可能給親密關係帶來的裂痕或損傷。但無論如何「對賬」卻也是家庭經濟生活中難以迴避的,因為它是家庭成員彼此知曉或相互監督的基本方式。
「私房錢」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容忍? 鄉民們對於「私房錢」的態度、認知和見解也在邢朝國所提示的“家庭與個人”這一關係框架之中得到了很好的闡明。人們判斷「私房錢」 的對錯妥否,其依據是以他們心目中“應然”的家庭為基點的,主要是基於對“家庭與個人”之關係的理解或認知。因此,得以形成的便是一個充斥著相對性的道德評判框架。
通常人們對「私房錢」並不是簡單地予以否定,而往往是根據「私房錢」的來源、額度、用途等予以具體且綜合的判斷。事實上,前述家庭經濟控制的程度和夫妻親密關係的狀態等也都有可能影響到人們的具體評價:一般來說,額外獲得的收入、過日子節省的錢、額度較小的錢作為「私房錢」就比較容易被接受;為了生計、應急的「私房錢」比起奢侈或享樂取向的「私房錢」更容易得到正面評價;「私房錢」用在家內或家庭事務上比起用在家外或個人身上更容易被接受;家庭經濟控制嚴、個人經濟無自由者存儲「私房錢」多少就會得到一些理解,若夫妻親密關係冷淡、彼此不信任甚或關係緊張,則「私房錢」就會被認為理所當然。
邢朝國提出了「觀念家庭」與「實踐家庭」這樣一組分析概念,認為只有從“觀念”和“實踐”的雙重視角出發才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家庭與個體”之間的複雜關係。
所謂「觀念家庭」,就是將“家庭”視為一種觀念或者說就是理想型的家庭,亦即關於家庭“應然”之形態的言說或想像。它能夠統合人們有關家庭之認同或想像的方向性,並且可以被某些措辭或邏輯所強化,甚至促成家庭成員在親密關係、情感、勞作分工、經濟資源分配等所有方面均達致高度的契合。
「實踐家庭」意指“家庭”實際是由家庭成員個體的一系列片斷、零散的行為實踐所構成,家庭生活中成員個人的各種“實踐”的指嚮往往並不確定,既有可能強化家庭的統合,也有可能使之弱化甚至趨向於解體。但無論如何,「私房錢」正好可以在這一系列實踐性的行為中獲得定位和理解。
邢朝國認為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家庭大概都不外乎處於所謂「觀念家庭」和「實踐家庭」之間,而呈現出多種多樣、不盡相同的中間狀態。
本書採用了「家鄉人類學」和“日常生活史”的研究方法。邢朝國對他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安徽省皖江北岸的寬源村——進行了多次反覆和認真的田野工作。邢朝國的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獲得了大量珍貴、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作為一部學術專著,本書的寫作規範而又嚴謹,文筆流暢而又生動。作者在把學理性分析和可讀性描述相互結合等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我相信本書對於「私房錢」現象的實證性研究和理論性分析將會成為中國本土的社會人類學的重要學術財富。
最後,我想提的一個問題是,基於對中國農村的田野調查,作者對於農民家庭經濟生活中「私房錢」現象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適用於解釋中國城市家庭內部的「私房錢」現象?或者,這些結論對於中國迅猛發展的都市化進程中新生城鎮居民家庭內部的類似情形又能夠有多大和多強的解釋力?我由衷地希望本書的研究成果對於解釋中國社會能夠具有更為普遍的適用性。為此,我也由衷地希望他今後能夠在這一研究方向上繼續有所斬獲。
目錄
見微知著,由表及裏——邢朝國著《私房錢》小序 周星
第一章 序言
一、為什麼要研究私房錢
二、如何看待家庭經濟生活
三、如何研究私房錢
四、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田野和研究方法
一、區域概況
二、村落世界
三、研究方法
第三章 私房錢的初步分類
一、「明私」與“暗私”
二、生存取向的私房錢和奢侈取向的私房錢
三、利己型私房錢和利他型私房錢
四、小結
第四章 為何存私房錢:一個動機模型
一、預防風險
二、生活自由
三、賭博
四、貼補與贍養
五、小結
第五章 存私房錢的因果解釋
一、家庭婚姻穩定機制
二、家庭經濟控制機制
三、小結
第六章 家庭收入管理模型:一個控制權理論
一、合作社模式:現實抑或神話
二、控制權分配與家庭經濟收入管理模式
三、家庭經濟收入的管理模式:寬源的案例研究
四、小結
第七章 存私房錢的道德體驗
一、私房錢來源的道德性
二、私房錢數額的道德性
三、私房錢用途的道德性
四、家庭經濟控制與私房錢的道德性
五、親密關係與私房錢的道德性
六、小結
第八章 追尋家庭經濟生活的隱秘
一、重新認識私房錢
二、重新認識中國家庭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簡介:邢朝國,1986年出生,安徽省無為市人。201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17年獲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博士學位。現為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系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兼職副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兼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村社會學、家庭社會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轉型期社會不滿情緒的法社會學研究」等項目十餘項,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著有《普通人的江湖:村莊里的怨恨、正義與糾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