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超過一年,依舊沒完沒了,對我們的經濟和生活影響極大。期間經濟低迷,旅客絕迹,香港與內地又復關無期,不同行業都受重挫,許多員工面對減薪、放無薪假甚至失業苦困。

為應對疫情,香港和海外多國曾採取不同措施,但始終未能將疫情驅走,惟有內地抗疫成績顯著,亦因此成為去年全球唯一有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儘管如此,內地仍然積極研發疫苗,希望藉民眾接種疫苗建立起免疫屏障。

事實上,接種疫苗是擺脫疫情的唯一出路,亦是完結疫情的曙光。專家建議社會至少要有三分二居民接種,才可產生「群體免疫」。可是,本港疫苗接種計劃自2月底展開後,不時傳來針對疫苗安全性的訊息,難免影響市民信心。

其實,所有不幸死亡的相關個案都交由一個專家委員會研究,至今亦未發現任何一宗跟疫苗直接相關。雷鼎鳴教授早前在本報撰文,以本港長者的自然死亡率推論,指出有關個案與接種疫苗未必有因果關係,值得細讀,不贅。

如想多些市民接種疫苗,我認為政府可提供誘因,例如與內地和海外地區設立「疫苗通行證」,市民憑著接種紀錄,可免檢疫出入境當地。對於仍停業的表列處所,業界應多鼓勵員工接種,以便政府考慮容許早日復業;而一些較高傳播風險的處所,業界同樣可鼓勵員工接種,以保護自己、顧客和家人朋友的健康,政府日後亦可無須一刀切勒令關閉。

當然,如有些巿民是高齡人士或有長期病患等情況,最好宜先諮詢醫生意見。

正當全球有不少地區正為疫苗不足而惆悵,香港不但獲足夠供應,還可有三種供市民選擇,實為幸甚。面對當前疫情,如有人問我「唔打針得唔得呀?」,我會答:「打針,香港會快啲好喎!」經濟與民生都可早日重回正軌。

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
邵家輝




家輝講場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