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羊毛氈手工藝人,廣州女子梁思思每天需要用不同粗細的針反覆戳羊毛。在她的巧手下,一團團羊毛逐漸成形,各種萌寵被逼真地還原。

至今為止,梁思思已經做了五六百個羊毛氈,其中有一半的寵物均已去世。她告訴記者,自己也養了寵物,非常能體會寵物主人的心情。「每個作品我都會用心去做,想最大限度還原寵物真實的樣子,把它們送到主人的身邊。」

梁思思製作的羊毛氈作品。 孫秋霞 攝

從小喜愛動漫的梁思思,剛接觸羊毛氈時便喜歡上了這門手藝。6年前,她專門學習了羊毛氈製作方法,並為自家的貓咪「L哥」做了一個專屬頭像,那是她的第一個羊毛氈作品。

此後半年時間裡,她開始用羊毛製作各種不同的動物,手藝逐漸精湛,慢慢開始有寵物主人找她製作羊毛氈。

「一開始我做的羊毛氈作品沒有立體感,只是顏色到位而已。現在五官做得比較立體,細節兼顧的同時,還會注意比例。」梁思思說。

在家裏的書架上,梁思思擺放著好幾個已經做好的羊毛氈。它們看上去性格迥異,有的笑得很開心,有的性格比較內斂,有的眉頭緊皺……

「做羊毛氈最難的是做到相像,我會研究各種萌寵的五官特點。比如,貓的靈魂在於眼睛,凶一點的貓咪眼神會很犀利,它的眼尾要稍微上揚一點。而寵物狗的特點主要用嘴巴來體現,嘴巴張開的性格都很開朗。」梁思思說。

為了最大限度「復活」寵物,除了對五官的精心打磨,梁思思還會用修圖軟體把客人發過來的寵物照片和自己製作的羊毛氈拼在一起作對比,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包括寵物的胎記等。

在她看來,每個寵物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一些小缺陷,她會把這些小缺陷做出來,還原寵物真實的樣子,精修花費的時間往往比製作過程還要長。

梁思思向記者介紹羊毛氈的製作過程。 孫秋霞 攝

為了紀念去世的寵物,有些客人會把收集的貓毛或狗毛寄給梁思思。她通常會把真毛放到羊毛的中間,把它們包起來後再用針戳,直到完全與羊毛融為一體。

梁思思說,每個寵物跟主人之間都有動人的故事。「有個客人養了一隻串串10年,後來它走了,她跟狗狗的感情是最深的,收到羊毛氈後一下子忍不住就哭了,覺得狗狗又回來了。」

在製作羊毛氈的過程中,梁思思也會用視頻記錄下這些繁瑣的步驟,並將自己的作品發表到短視頻平台,逐漸在圈內小有人氣。

「國外羊毛氈這個行業比較成熟,國內還是偏冷門,它的門檻有點高。我想通過我的授課,還有發佈在視頻平台的一些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行業,一起加入這個有意義的行業裏面去。」梁思思說。

梁思思對著寵物照片精修羊毛氈。 孫秋霞 攝

梁思思介紹,整個羊毛氈作品,除了眼睛、鼻子和牙齒外,其他部分幾乎都是用羊毛一針一針戳成的,非常考驗人的耐心。

「我教過很多學生,很少有人能一直堅持下來,因為那個過程太繁瑣了,要先塑形,植毛修剪。還要一點點去對比,把它修到像為止,其實還挺花心思的,比較考驗一個人的觀察力。」梁思思說。

在一些視頻平台上,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羊毛氈作品,與賣家秀相比,往往「慘不忍睹」。

梁思思指出,對於初學者來說,製作羊毛氈最難的一步是做胚子。「網上看到那些失敗品都是因為胚子沒有做好,就急著去做下一步。我給一些新手的建議是做羊毛氈千萬不能著急,胚子一定要戳結實之後才能去做下一步,否則整個就會變得非常鬆散,容易變形。」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