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時晴時雨,天空上的一片片雲朵形態亦變化多端,天文台在facebook專頁為市民拆解「弧狀雲」同「山帽雲」如何形成。
「弧狀雲」呈水平卷軸狀或棚架狀,通常在結構成熟的積雨雲前沿的底部形成,當它們大規模逼近時,往往代表暴風雨即將來臨。
天文台網站解釋,「弧狀雲」是一種罕見的積雨雲或濃積雲的附屬雲,外表灰白色並呈水平卷軸狀或棚架狀,就好像承托着暴風雨的棚架一樣。在結構成熟積雨雲相關的強冷空氣,急速向下沉至地面時即「陣風鋒」,而逼使周圍的暖濕空氣沿陣風鋒抬升、冷卻及凝結,便可在積雨雲前進方向的底部形成「弧狀雲」。弧狀雲持續的時間有時會很短。
另一款就是「山帽雲」,天文台形容,當潮濕空氣沿山坡抬升,水汽冷卻會凝結成雲,若雲層停留不動依附著山頂,看上去猶如山峰蓋上一頂呈灰或白色的帽子。
天文台曾撰文解釋,假如大氣環境處於夏季常見的不穩定兼水汽充足與冬天常見的穩定和非常乾燥兩者之間,環境就屬於不確定,其中一種頗常見的情況是「山帽雲」。「山帽雲」是一種地形雲,停留不動依附著山頂;境內山帽雲的雲底高度必然少於1000米,屬於「低雲族」;雲體由細小水滴組成,紋理平滑,呈灰或白色;形似豆莢、杏仁、透鏡、帽子或飛碟。按世界氣象組織的分類,可歸納於「莢狀層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