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新藝潮博覽會定於2021年10月8日至10日舉行,將有近80位藝術家和藝術單位參加,其中不少以我們共同的家 – 香港 – 作為創作主題,有充滿幽默感的,也有以數碼技術營造出真實與幻象交錯視覺效果,引發我們對時間和歷史紀錄以及對當下環境的思考,絕對值得追捧!
香港攝影師譚偉民主要創作美術攝影,以影像為媒介表達他的思想。他擅於超現實主義攝影,透過鏡頭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未知的夢境。這次將於新藝潮展出的《Two hours of memory》系列,是一組經過修改的數碼圖像,旨在檢視特定的公共空間並將不同時空合併。每張照片都是他在兩個小時內於同一個地方進行多次曝光後的數碼合成照片。回到工作室後他再決定照片要包括和省略甚麼,透過作品,重新定義時間的流動性和該特定空間的各種可能性。
畢業於中文大學美術系的畫家周秀蘭喜歡於生活環境中觀察引起她注意的事情,並以繪畫媒介記錄下來。作為城市觀察者,都市中人多熱鬧的情景特別吸引著她,繪畫中亦希望畫出人物百態。她畫出一些熟悉的情景,並突顯其中的主要人物,反映出畫家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心得,包括人物表情、肢體動作與空間氣氛,進而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例如近距離描畫出在旺角天橋上的休假女傭聚集及野餐的情景。不同人無論大小都經過此橋,而女傭同時在野餐,他們共處一橋上,可說是香港獨有的景象,筆下的女傭眼神帶點迷惘,是因為觀察到他們以異鄉人的身份存在於繁華的橋上,相信香港市民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微妙的關係。
中英混血兒何慧恩(Sophia Hotung)今年二十六歲,卻已經和病魔糾纏了十年!她患上罕有的遺傳病,以致日常生活難以自理,但無阻她創作慾望。她以平板電腦創作的插畫系列《The Hong Konger》以著名雜誌《The New Yorker》(紐約客)封面為藍本,每一件作品配上的出版日期正是藍本畫像的出版日,通過經典雜誌封面展示香港各式各樣人物,探討性別、種族、殘疾各種社會議題。系列共有六十幅作品,有些風趣幽默,如牽著動物的女士,有些比較暗黑,如跑馬地馬場與墳場結合,大部分是香港的地標如獅子山。作品對香港當下的眾生相一針見血,剛推出就得到很大迴響。有興趣的朋友記得mark 低日子,10月8-10日看展覽!
詳情請瀏覽 www.artnextexpo.com
Art Next 新藝潮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