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
蘇聯東歐集團崩塌之後,善良的人們(包括老夫)心中有企盼:冷戰及軍備競賽可以中止了,各強國可以將科研及資金用於環境保護,如綠化、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修復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讓地球停止暖化等等。
但事與願違,北約東擴,美藉九一一事件發動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在中東掀起"阿拉伯之春"顏色革命,利比亞、敘利亞陷入曠日持久的內戰,以百萬計的難民通過各個渠道湧入歐洲。這使人意識到:"敵人"要打倒,"盟友“則用來出賣。"阿拉伯之春“禍害了中東諸國,同時也害了歐洲。歐洲的人口及GDP都壓倒美國(世紀之交),經過阿拉伯之春後接受大量難民後,變得步履蹣跚,一盤散沙,社會矛盾加劇,從此失去與美國爭話語權的資格。烏克蘭因為衰落沉淪,被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民眾普遍親俄,不滿烏政府排俄及無底線親西方的政策。所以,烏克蘭長期處於內戰邊緣,民生凋蔽,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常看見國際政治人物說:不要有冷戰思維,不要陷入軍備競賽。但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幾十年來各大國的軍備競賽從未停息,冷戰思維越演越烈。
美國要達到"全球打擊,一小時到達“,銳意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又將核武威力下調,以降低使用門檻。中俄也加大高超音速武器,進展反而比美國順利,近幾年已定型及列裝。武器的飛行高度已超過三萬米,進入了"空間層",使對手更難攔截。
美國又率先成立網絡部隊,研究入侵敵方網絡,癱瘓對方的指揮系統及通信系統。
人造衛星是偵察監視對手的重要設備,開戰時能打掉對方的偵察衛星,將大大削弱對手的偵察預警能力。所以,外太空軍事化似不可免,關乎此,人類的前途命運實在“樂觀"不起來。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